天山网讯(通讯员柳鹏 唐箐报道)近两年,富有进取精神的额敏新型农民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不仅看好国内市场巧打经济牌、携手谋致富,还引进国外新品种,鼓起自己的腰包。

钟情科学种田的阔什比克良种场阔什比克村村民邱志强,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壤优势,2016年错时种植300亩“荷兰15号”有机土豆和100多亩韩国大白菜,因提前上市,深受客户青睐,每亩收入分别达3600元和8000元,赚得盆满钵满。

邱志强坦言,明年要注册商标,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实行网上营销,让荷兰土豆和韩国大白菜变成农民致富的“铁杆庄稼”。

看好哈萨克斯坦蜜瓜在当地无人种植的商机,阔什比克村村民叶尔肯别克·马海2015年去哈萨克斯坦探亲时带回一包蜜瓜种子,在自家3亩院子试种,当年就收入了1万多元。

尝到了甜头,今年叶尔肯别克·马海大胆种植了60亩,通过电商平台,每公斤3元销往浙江、山东、河南等地,收入36万元。

“目前已有30多户村民提前签订种植200亩蜜瓜协议,明年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可能的话举办蜜瓜采摘节,带动全村村民增收。”叶尔肯别克·马海欣慰谈道,种植蜜瓜比种植传统作物的收入高很多。

为改变少数民族村民“重牧轻农”致富观念,2016年,玉什喀拉苏镇齐特布拉克村党支部书记玛乌特别克·马哈孜示范引种60亩美国晚熟红树莓,当年收入1.8万余元。

“今年,每公斤涨到18元,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客商还是纷纷抢购。”玛乌特别克·马哈孜表示,种植红树莓投入不多,管理方便,明年再种30亩早熟黑树莓。

除了荷兰土豆、韩国大白菜、哈国蜜瓜、美国红树莓,二道桥乡切恩格勒德哈仁村淏筠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方瑞琴养殖的新西兰安格斯良种牛、郊区乡下大渠村盛景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代福禄养殖的非洲鸵鸟,也成了“香饽饽”。

据方瑞琴介绍,合作社2014年从新西兰引进200头安格斯良种牛,目前已发展到1280头(其中生产牛900多头)。现在安格斯牛特别抢手,刚出生的牛犊就能卖5000元,养到一岁能卖1.6万元。

“养殖非洲鸵鸟虽不能和新西兰安格斯牛收入相提并论,但每只鸵鸟苗就能卖到1000元,养殖两年,鸵鸟体重100多公斤,开始产蛋,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代福禄说,鸵鸟具有观赏价值,今年7月起,引来不少游客观赏拍照,有的游客返回时还会买绿色鸡、鹅,这是商机呀!明年要扩大规模,搞起采摘园和农家乐,为民蹚出一条“致富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