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在他的三农系列视频中,以他意淫的“恶”来推论温铁军的三农理论系统。我只能说这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干的事儿,自己丁点主意没有,还瞎解出主意的人系统工程。

下面,我将用几个小故事,来解释温铁军构建的三农生态系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一、乡贤王老板

王老板在城里挣了五百万,感觉累了,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小王村儿。

回到村子里的王老板看到,地里干活儿的全是老头老太太,连个说话的中年人都没有。王老板很失落,想回城里,却又不甘心。他想为村子里做点什么。这个时候,他刷到了温铁军。听完他讲的东西,醍醐灌顶、踌躇满志。

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开干。

他找到了村长商量在村子里办个厂,一能解决村里的贫困问题,二可以吸引一些年轻人回来。让村子里看上去热闹点儿。

村长说:“干啥呢?咱这丘陵地区,全是沙土地。种粮食吧产量低,种点花生土豆红薯啥的还行。矿没有,人气没有,弄啥啥不成。”

王老板说:“不、你说的土豆红薯花生就是很好的资源”。

王老板在县乡村转了一圈,确认他要开的这个厂在这个县仅此一家,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做。

在村长的协调下,他征了几处闲置的民宅,盖起了厂房,进了设备,搞了一个叫工厂,准备生产薯片、地瓜干、盐焗花生等产品。他找人设计了商标、找食品专家研制了口味特色、找人设计设计了包装成立了品牌。

在这里,王老板盖的厂房添置的设备拥有的商标及品牌就是资本。

王老板让村长成立了村合作社,负责农资化肥统购统销,但必须保证是市场最低价。他所用的农产品原料也由合作社来统购统销,中间可以赚些利润,除去开支,多出来的补贴种地农户。

合作社给乡亲们布置了种植任务,第一年红薯土豆花生各多少亩,第二年这三样各多少亩,再具体地分产到户。

村长动员乡亲们,把在外务工的本村年轻人叫回来,在王老板的工厂上班。

村合作社联系县合作社,把王老板的工厂进行了登记报备,然后通过县合作社的网点,分销王老板的产品,销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

王老板开工了,但由于收储、生产、销售所用现金流比较大。于是,他向银行申请的贷款。贷款用于支付农民的土豆、红薯、花生等原材料、用于发工人工资、用于把产品运送到各网点的物流成本。网点售出产品后,把货款收支付到工厂,工厂把银行钱还上。

钱从银行出来,转了一圈儿回到了银行。但参与其中的王老板、员工、农民、合作社、银行都赚到了钱。这就是简单的金融活动。

王老板的产品通过县市两级合作社系统,市场逐渐扩大,覆盖一周边地市及省内的一部分市场。为了解决生产问题,他建议村合作社购进适用丘陵地带耕作的小型农机,进行统一耕作管理,实现了村域内的农业现代化,解放了许多已经干不动的农民。这些农民可以通过地租、合作社分红,来获得基本的养老保障。小王村的农民感觉比以前更幸福了。

温铁军描述的乡贤主导的三农产业,其实内容更多更复杂。但因地制宜,像小王村这样恶劣的农村条件,第一步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下一个故事,我们将以县合作社经理的角色展开,讲述怎么进行一个县域闭环经济的操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