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总堡乡的5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菇棚里接受现场培训
“我承包了3个菇棚,才干了40多天的活,今天老板给我发了7800多元的工资”
“感谢乡政府领导给我们就近联系的打工活儿,劳动强度不大,收入还比较好,我才干了40多天时间,就挣到了7000元的打工收入”
……
在菇棚里打零工的总堡乡群众
7月19日下午,来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垣花菇种植基地,恰值花菇种植基地负责人火兴彦正在给基地内打工的贫困劳动力发放工资。拿到了数千元劳动收入的总堡乡贫困户们欣喜不已,来自三家村的贫困户白文仓甚至流出了激动的泪花……
这是民和回族土族总堡乡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劳务脱贫致富路上的一个感人缩影。
总堡乡贫困劳动力在菇棚现场参加学习培训
民和县总堡乡共有11个行政村、2867户、1.29万人,其中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核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34户819人,现已脱贫70户270人,未脱贫164户549人,其中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占到42%。如何让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总堡乡两位当家人肩上的脱贫攻坚担子非常的沉重。
打赢脱贫攻坚仗,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是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增收,总堡乡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家庭牧场、光伏扶贫、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同时,瞅准总堡垣花菇种植基地的用工空间,与经营该基地的青海中沃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优先聘用总堡乡贫困劳动力的用工协议,为全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搭建了就近务工增收的新平台,托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前来菇棚参加培训的总堡乡贫困劳动力
总堡垣花菇种植基地建于民和县总堡垣万亩设施果品基地内,由青海中沃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秋季入驻经营,该基地80栋温棚全部种植花菇。
今年5月8日,总堡乡党委政府组织的首批30名贫困劳动力进驻总堡垣花菇基地务工,他们有的打零工,有的承包两三个菇棚经营。
据公司负责人火兴彦介绍,为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对于80栋温棚规模的花菇基地,他们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经营,贫困劳动力可以承包1个或几个菇棚管理,公司按照每个菌袋0.91元的价格支付劳动报酬。
我们算了一下,按棚均6000个菌袋计算,每个菌袋按0.91元计,每个棚每年按2茬种植,如果贫困劳动力承包一个菇棚,那么一年在菇棚的务工收入就有1万元。如果能吃苦,一个贫困劳动力完全有能力承包2—3个菇棚,那这意味着这个贫困劳动力将有2—3万元的年收入。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这样的收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总堡乡党委书记马菊花了解贫困群众在菇棚的劳动强度及收入情况
据总堡乡乡长石成鹏介绍,花菇种植管理劳动强度低,可以有效解决劳务和家务劳动冲突,实现劳务、家务两不误。同时按照一个劳动力管理两个温棚的标准计算,一茬(4个月)可以收入1.2万元以上,一年两茬(8个月)可以收入2.4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完全可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而我们的估算和总堡乡乡长石成鹏的收入分析也得到了在此务工贫困劳动力的证实。今年62岁的总堡乡三家村贫困劳动力白文仓就是通过乡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在菇棚里务工的。白文仓告诉我们,他在这里承包了3个菇棚进行管理,活儿虽然细碎,天天要在菇棚里忙活,但劳动的活儿并不是很重。
这位在菇棚务工的贫困群众在40多天时间挣到7800多元,喜形于色
7月19日下午,白文仓拿到了公司发放的7815元工资的时候,脸上堆满笑容,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感谢乡领导为他介绍了这么好的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挣到了这么多钱”。
据公司负责人火兴彦介绍,这次白文仓领取的仅仅全年收入的40%工资,剩余的工资分三期支付。
而白文仓承包的3个菇棚的菌袋量为2万个,按每个菌袋0.91元支付,一年按种植两茬花菇的话,除去种菇期间的雇零工支出,白文仓一年的菇棚收入将达3万元以上。
今年42岁的三红林是总堡乡三家村的贫困户,家里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分别就读高中和小学。今年通过乡政府牵线搭桥,介绍他到总堡垣花菇基地来打工,他也干脆承包了3个菇棚进行管理,由于一个菇棚的菌袋还没到位,他现在实际管理的只有2个菇棚。而即便是这样,他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也挣到了7000多元的务工收入。
想在菇棚务工的总堡乡贫困劳动力现场报名登记
三红林告诉我们,菇棚里虽然看起来天天在忙,但比起建筑工地上干小工,菇棚里的活儿轻松多了,再说乡政府介绍的活儿,我们也不担心拿不到务工收入。
即便是这么好的增收门路,而放弃不干的依然大有人在。总堡乡党委书记马菊花告诉我们,他们首批输送到花菇基地的30名贫困劳动力,现在所剩无几,其余全都不干了。
常言道,天雨不润无根之苗。为使这些“志穷”的贫困户长出生存的“根”。7月19日下午,总堡乡党委政府组织50多名贫困劳动力前往总堡垣花菇基地进行现场培训。让白文仓这样的勤劳吃苦的贫困劳动力现身说法,向在场的贫困劳动力讲述自己在菇棚打工增收的脱贫路,引导和鼓励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紧紧抓住政府和企业搭建的务工平台,用勤劳脱贫,用勤劳致富。乡党委书记马菊花、乡长石成鹏还拿烈日下建筑工地上的小工为典型,纵向说理,横向比较,苦口婆心开导思想。
随后还带领大家到企业工资发放现场,目睹在基地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用勤劳付出换来的大把现金回报。看着花菇基地务工人员领取数千元工资后的欣喜,在场的许多贫困劳动力开始冲冲欲动,在短短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就有20多名贫困劳动力现场登记报名,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
在报名登记现场。来自中垣村的贫困户罗洪山还迫不及待地向乡党委书记马菊花咨询,他家里耕地多,承包菇棚顾不上,能不能在菇棚里打零工。而这种三言两语的简短咨询,见证的是一个贫困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总堡乡党委书记马菊花告诉我们,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这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庄严使命,也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义务,对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户,乡党委政府绝不会止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变其思想,激发他们“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千方百计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帮助他们走上靠勤劳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毋庸置疑地说,总堡乡党委政府瞅准的菇棚务工,是一条既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又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短平快捷径渠道,它让当地许多多的贫困劳动力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结束了采访即将离开时,刚领到工资的务工人员又回到菇棚里的干起自己活儿来,而一些已经报名达成务工意向的贫困劳动力还在菇棚的周围转悠。毫无疑问地说,他们的心已经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