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栽子根和块茎根分布在不同的土层内。通常情况下山药在种植后,山药栽子根呈水平方向伸展,主要分布在5~30厘米深的耕作层内。山药在出苗后,其栽子根随着地上茎的生长而开始迅速扩大,到块茎生长盛期时,山药栽子根的分布达到最大值,并保持较稳定的状态。
山药栽子根的分布范围还与土壤、施肥、栽培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砂壤土中比在黏土中分布广、在深翻培垄栽培比挖沟栽培的分布广,同时在施肥深的地方也分布广。这是因为,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肥条件较好的砂质土壤,侧根多,根的延伸较远。在北方地区,山药播种后都要施耖垄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栽子根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肥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善表层土壤的性状,扩大栽子根的分布范围,为栽子根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达到提高山药产量的目的。
另外,中耕对栽子根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中耕松土能切断地表根,改善土壤的性状,有利于栽子根向土壤深层生长,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山药栽子根的再生能力比较弱,生长中后期中耕过深影响山药的生长。因此,中耕应在山药生长前期进行,并根据山药的生长季节灵活掌握中耕深度。
山药块茎根随着块茎的生长,水平分布在以块茎为中心的土壤中。块茎根在块茎的不同部位,分布的范围不同,一般情况下块茎的上端块茎根较粗壮,分布的范围广,产生的侧根也多,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强;块茎的下端,块茎根较短,分布的范围较小。在土层一致的情况下,以块茎为中心呈上大下小的圆锥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