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对天麻化学成分、药用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天麻产品开发逐步走向系列化、专业化、差异化。对于天麻纳入“食药物质”管理,天麻产业从业者颇多期待。
天麻有食品原料使用历史
天麻在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历史,主要方法为炖肉、炖鸡、素炒、加入火锅、天麻泡蜂蜜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使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西南林业大学刘祥义教授介绍,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名贵中药材,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补虚的功效。目前,全国共有6个地方的天麻获得国家原产地地域标志,分别是云南的昭通市,四川的青川县、乐山市金河口区,陕西的略阳县,贵州的大方县、德江县。天麻在云南省内的昭通、曲靖、楚雄、大理、保山等地多有分布或种植。
刘祥义说,云南省鲜天麻产量超过2700万千克,70%左右用于鲜食。云南素有“南三七,北天麻”的说法。“昭通被认为是世界天麻原产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优质的天麻种源基地”。天麻食用传说包括: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必调服一盅天麻粉后方临朝。清乾隆年间,四川宜宾知府曾派专人在彝良小草坝采购天麻,作为贡品向乾隆皇帝祝寿。
贵州中医药大学江维克教授介绍,天麻的营养物质包括:氨基酸、天麻多糖等。天麻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黄芪、天冬,天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与党参、白芍相当。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较高表明天麻在食用时具有鲜美的口感。多糖有增强免疫、降血糖、抗衰老、抗辐射4大作用,天麻多糖含量远高于人参多糖含量。“天麻作为食品原料使用的民间用法包括,天麻鱼头、天麻乌鸡、天麻豆腐、天麻猪肚等。”
天麻产业界颇多期待
天麻如能被列为食药物质,将有利天麻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拓宽天麻的流通渠道。
中国菌物学会天麻产业分会会长、贵州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文说,全国天麻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种植技术不断成熟和创新,种植区域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天麻作为药材原料不仅未能实现饱和,民间食用天麻滋补健身的应用快速增长,“目前天麻在我国还未列入食药物质目录,制约着天麻的开发和流通渠道”。
在张光文看来,天麻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大健康的推进,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和脱贫攻坚的产业支撑,有助于各天麻产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秦巴山区天麻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中,就曾记载天麻“生陈仓川谷、雍州”,“陈仓、雍州”即今宝鸡和汉中一带。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解修超介绍,2018年4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示《关于征求将党参等9种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意见的函》,拟将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等9种物质按照食药物质管理。此次虽然未将秦巴山区的省市列为试点区,但该函的发布,使一大批从事天麻食品开发的企业重拾信心,为迎接天麻“食药物质”获批准后尽快推进产品上市在做积极的准备工作。更有许多对天麻产业观望多年的企业和资本加快了天麻产业布局和天麻资源综合开发研究与发展步伐。
围绕政策做好“赶考”
药食两用中药领域的潜力巨大,相关产品包含了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食药物质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食同源分会秘书长崔廷鲁介绍,国家新的食品安全法对食药物质的食用安全性、广泛性具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考虑到我国一些药食同源的传统饮食文化需求,为推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健康的需要,一些新品种有可能会被纳入食药物质品种。尽管天麻在我国有2000多年“药食”两用历史,但之前按照法规,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作为普通食品生产和销售。在现有政策面上,天麻作为食药两用物质申报取得实质进展,给产业发展带来极大机遇。
刘祥义说,经过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药物研究所、昆明医科大学等单位的研究,通过对天麻有效成分、天麻毒理学、天麻功能学的研究及天麻安全性评价,证明了天麻食用的安全性。
张光文认为,应实事求是围绕天麻的食用安全标准进一步做好论证,结合发展实际,依法依规推进天麻列入食药物质工作。
崔廷鲁认为,天麻业界应围绕政策做好“赶考”。他说,在试生产区的云、贵两省要用足政策,充分利用两年的试生产窗口期,大力发展天麻作为食药物质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加大试生产的力度,加速新食品产品开发。相关规定明确,天麻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然而虽然天麻保健食品产品数量繁多,但以天麻为主原料注册的保健品品种单一,多为改善睡眠、免疫调节、益智健脑类,而抗氧化、缓解疲劳、抗炎抑菌等功能的保健品较少。此外,已开发的天麻产品功效成分主要是天麻素,以天麻多糖为功效成分的产品开发明显不足,今后天麻保健产品的开发应用中尚有较大的空间。“要加强食药两用物质的食品安全意识。产业的发展要摆脱以前粗放型的模式,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生产出百姓能够接受的放心产品上来”。(黄心)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