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免费发布:买蜜卖蜜,买蜂卖蜂,求职招聘信息!
为给中蜂育种和人工授精提供生物学依据, 曾在南靖县福建农学院中蜂场进行了中蜂交配生物学的一系列观察, 现把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日龄
在蜂王出房前一天, 将王台分别嵌在交尾群的子脾上。第二天用丙酮胶给新出房的处女王做上标记, 并且在交尾群巢门口装上隔王栅, 以防意外。交配是否成功暂以处女王有无带交配标志返巢为准( 这样的区分是否确切, 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在72 只飞行的处女王中, 43 只处女王分别进行了不同次数的非交配飞行, 29 只处女王在第一次飞行中就发生了交配。43 只非交配飞行的蜂王日龄在4 ~ 9 日之间。
其中以6 ~ 8 日龄的居多, 占29 只, 而在6 ~ 8 日龄中, 又以6 日龄占多数, 计有16 只。72 只蜂王的交配飞行日龄在4 一16 日龄之间, 其中以6 ~ 8 日龄居多, 计有40 只, 而在6 ~8 日龄中, 又么6 日龄占多数, 计有20 只。
由于天气条件不适, 72 只蜂王中有3 只在15日龄交配, 有1 只在16 日龄交配。
2、 次数
52 只处女王出巢飞行次数在1 ~ 6 次之间。其中出游6 次的有2 只, 5次的有4 只, 4 次的有8 只, 3 次的有10 只,2 次的有14 只, 1 次的有14 只。
蜂王的连续交配飞行为1 ~ 3 次。其中3 次的2 只, 2 次的2 5 只, 1次的25 只。可见蜂王交配飞行1或2 次就足以维持其一生的产卵。有9 只蜂王在同一天进行二次的交配飞行。
3、 时刻
蜂王的出游通常在下午1一5 时之间。最早为13 时6 分, 最迟为14 时29 分。蜂王出游还常常受外界气温的限制。三月份蜂王通常在12 时左右飞行。四月份在15 时左右飞行。五、六月份多在15 ~ 16 时飞行。蜂王飞行最适气温大约在25 一30 ℃ 之间。
蜂王非交配飞行持续时间平均为7 . 5 分钟(1~ 2 3分钟)。交配飞行持续时间平均为2 0 分钟左右( 7 ~ 50 分钟)。
二、交配标志
交配标志是蜂王交配成功后带回的, 突出于督针腔之外的一种线状物。解剖20 只带有交配标志的蜂王, 取出完整的交配标志,镜检。20 个标志中有1 个纯由白色粘液组成, 其他19 个标志的二侧处带有橙色物。对照雄蜂内阳茎, 发现橙色物系角囊内的橙色粘液。
三、蜂王产卵日龄
在系统观察52只蜂王中, 发现蜂王于交配后1 ~ 7 天内开始产卵。其中有4 2只在2~ 3 天内开始产卵。在交配后1 天开始产卵的有2 只, 4 天的有5 只, 5 天的有2 只,7 天的有1 只。
蜂王产卵日龄在7 ~ 18 天之间, 其中有31只在1 0~ 1 2天, 占总数52只的61.4% , 而在10 ~ 12 天中又以11天为多, 计有1 6只。
四、雄蜂的射精量
春季在南靖县中蜂场选择强壮蜂群, 于下午2 ~ 4 点在蜂箱巢门口捕捉出游返巢的雄蜂, 小心挤压, 当雄蜂内阳茎外翻至球状部时, 内阳茎顶端就出现浅灰色精液、用摄子小心移取精液于盛有1ml稀释液的表面皿中, 用玻捧搅拌让精液扩散。用血球计数板测试10 只雄蜂的射精量。结果每只雄蜂外射精子数为0.4~0.725 百万, 平均为0.573士0.037百万, 标准差为0.117。
五、交配飞行一次后蜂王侧输卵管的精子数
5 月1 9 日~ 6 月1 4 日测试20 只蜂王的侧输卵管的精子数。解剖带有标志的蜂王, 取出一对膨大如球的侧输卵管, 置于10ml小烧杯中, 捣碎并用8ml的生理液稀释。结果,蜂王侧愉卵管的精子数在7.6一20百万之间,平均为12 .65 士0 .68 百万, 标准差为0.3 02。
六、自然交配产卵王受精囊的精子数
3 月1 8 日~ 5 月1 6 日测试52只产卵王受精囊的精子数。捣碎受精囊用2ml生理液稀释。结果受精囊精子数在1.15 一3.68 百万之间, 平均为2.09 士0.c6 百万, 标准差为0.57。
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中国,中华蜜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中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华蜜蜂功不可没。中华蜜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洋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华蜜蜂生存危机。而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自1896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和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的引进和大量的繁育以来,中华蜜蜂受到了严重威胁,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黄河以北地区,只在一些山区保留少量中华蜜蜂,如长白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吕梁山区、祁连山区等,并处于濒危状态,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新疆、大兴安岭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中华蜜蜂已灭绝,半山区处于濒危状态,大山区如神农架山区、秦岭、大别山区、武夷山区、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东部、南部山区、南岭、十万大山等地区处于易危和稀有状态,蜂群减少60%以上;只在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还保存自然生存状态。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如果有价值,请点
并转发,就是最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