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要认识自己
首先,在找工作之前,你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自己,好好地审视以喜爱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这样你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去最大化的放大自己的优势。
首先推荐一个 SWOT 分析法,这个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来的。
S 代表 Strength(优势),W 代表 Weakness(劣势),O 代表 Opprtunity(机会),T 代表 Threat(威胁)。其中,S、W 是内部因素,O、T 是外部因素。这个方法有利于你对自己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你制定发展战略或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
对于我们自己的职业规划,我认为也是可以使用的,我当时就自己做了一个,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分析:
以下的这些,我认为也可以作为你的考虑因素之一:
01 学过什么?
回想自己在上学期间,学的是什么专业,对于这一专业的哪一方面比较精通,有没有可以用来写在简历上的亮点。
如果实在没有可写的,就写一些自己专业的课程内容,比如:
02 喜欢什么?
喜欢的东西写出来,说不定你就能和 HR 产生共鸣~这个我觉得一般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从爱好出发,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包括如果你想发展技能的话,也可以从自己的爱好去入手,让别人更加了解你,就要尽可能的在简历上展示自己。
简历上你体现更多的内容,对于你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话语权,让你可以多和 HR 交流,获得录取的机会。参加过什么运动比赛的话,也是可以写在上面的~
03 自己的优点
优点写出来是可以快速的让 HR 看到你的闪光点的,不写出来,人也没机会发掘你。不过这个需要你先审视自己,看看自己身上的发光点,如果自己不清楚,可以通过自己身边的人去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你。
这个其实和 SWOT 里面的一点一样,学习生涯这么多年,肯定是有一些小收获,比如你做过兼职,可以说社会事件经历丰富,肯吃苦;拿过奖学金或者专业成绩高,也是可以说自己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速度快。
2 尝试进行规划
通过第一部分的自我审视后,你就可以开始对于自己进行一个简单的规划了。
01 先从专业入手
自己在上学时候学的什么专业,想想自己是否可以尝试自己专业的工作。
如果你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好是你喜欢的,那么恭喜你,选择这类工作来做,你会非常的顺心和细心,以至于让你花很多时间去钻研,你都觉得乐此不疲;那如果你不喜欢或者只会一些皮毛,那也没事,进入工作岗位,经过长期工作后,就会慢慢掌握这些技能,熟能生巧。
02 专业不太好
那如果你对于自己的专业学的并不是很好,又或者是很厌倦,那么你就要尝试从兴趣点入手来找工作了,举一些例子:
比如你的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流,那么你就可以尝试一些市场类的工作,与人打交道你肯定擅长,这样就可以让你的优势放大;
那如果你的文笔不错,又或者是爱好写作,你完全可以尝试去做一些新媒体运营,写一些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自己全职去做自媒体,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只要你能够愿意从基础的岗位做起,即使你是什么也不会,也一定可以在长久的积累中厚积薄发。
其实基层的岗位有很多:社区服务、销售、服务员、收银员、导购、运营专员、市场销售等等
基层的工作其实很多大佬都干过,这样的工作往往可以让你锻炼出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一点点的上升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坏事。
3 找工作
说完了前两部分,还得来说一说关于找工作的事情。
01 就业渠道
目前找工作分为校招和社招。
校招:这是一个对应届生来讲很好的机会,因为校招的话,很多企业的门槛是较低的,看重的就是你这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你还没有上过工作岗位,更多的学习到单位自然可以慢慢学习。
各大高校的招聘公众号:每天都会推送内容,有的是网络宣讲会,有的是线下。
自己学校的就业公众号和网站:很多自己学校的宣讲会都是有地理优势的,如果你的学校的某个专业非常强势,就会吸引很多很好的企业来到你们的学校招聘,那么,这一来,就会带来很多的岗位,宣讲会的优势就在于避开了网上的筛选,现场筛选的几率更高,并且好的话,直接就和你签约的,非常的不错;
所以及时的关注自己学校的招聘公众号和宣讲会消息,对你来说,都是很大的机会,鼓起勇气带着简历去看看,运气这个东西很神奇的。
自己学校所在省份的大学生就业网站:可以看到全省招聘宣讲会情况,在疫情减缓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去其他优秀的学校看一下。
在好企业的学长学姐帮忙内推:有的好企业有门槛,内推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
各大招聘网站的校招栏目: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招聘,不过回复周期较长
校招一般都会比较集中,企业非常多,可以自己拿 excel 做个表格,提醒自己,防止错过机会。
社招的话:主要还是需要通过招聘网站和当地的人力资源招聘会,因为在学校会签三方,社会的话还是需要自己有防备心理,及时辨别正规公司,最好是可以实地查看一下。
02 增加附加值
有句话说得好:
当你稍微能够用一点点实力说话的时候,就会觉得之前只能靠诚意去感动别人是多么糟糕的一种体验。
这年头说喜欢谈梦想唱情怀太容易了,零成本,就跟说「亲爱的我爱你」一样张口就来,带着闪闪发光的廉价感。嘴上喊着的梦想那么耀眼,又那么锋利,总想逃避现实,当我们一无所长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难道不是让自己掌握一门技能吗?
在我们没有专长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增加自己的附加值,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吧。
一个是在我大三暑假的时候,老师在学期末结课的时候说,有可以去免费学习施工图的机会,我就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自己充电学习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多少都会对自己有些帮助,并且大四也要面临秋招了,学习施工图绘画也是自己求职的一个筹码。
思考了几天,我们就联系老师去了,去了后发现,那个老师的培训机构非常大,请的都是专业领域内七八年工作经历的大佬讲课,我们天天早八晚九,学的很踏实;
大家都是在一起学习,一起回宿舍,一起上课,然后也学会了规范的办公空间的施工图,并且这个在我后来的作品集中,也帮助我拿下了中建八局的 offer,后来保研了,我也没去,不过也是幸运,八局我们这种学校的只签劳派咳咳
不过最后我们班去学的人,最后也都是凭着作品集收获了很多 offer,基本也都是干的本专业:青岛建设集团、碧桂园、金螳螂、深圳广田、中建。
及时学个技能,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个就是我开始做的知乎,开始了自媒体写作的副业,自己做自媒体,当时也是一直困惑于自己的内容质量不是很高,因为有公众号的写作经历,让我感觉再自己研究写作,肯定是浪费时间,就报了知乎知学堂的官方写作课来学习,本来也是在今年六月开始准备布局知乎账号的发展了,有了写作课的提升,也是如虎添翼,到现在粉丝也从一万三上升到了三万五。
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就业处于迷茫期的时候,建议你可以做做自媒体,不仅可以作为副业,而且做的好的话,全职做,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之前也提到过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去做一些事情,自媒体就可以满足你这样的需求,比如你喜欢游戏,就可以做游戏类的自媒体,而知乎的环境,又给了创作者很好的发挥之处,内容为王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适当的学习增加自己的附加值是很重要的,处于迷茫期,不如先行动起来,这样才能看见希望。
4 其他的就业建议
关于找工作,我还有其他的建议,作为你的参考:
01 先就业后择业
如果没发现身上所长,也没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也不想去培训,先随意找一份不需要接触很多人的工作,在工作中慢慢寻找,如果宅在家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宅更内向更不愿与人交往.
02 寻找技术型工作
内向的人相比外向的人更会去钻研,所以寻找技术型的工作最适合他们,比如大多数程序员都是性格比较闷,口才比较差的,工作中也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03 调整心态
内向的人最大的心魔就是自己,缺乏自信,害怕这个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还没开始做,已经被吓倒了,要跟自己说,很多事情并没想象中那么难,要大胆地踏出第一步去做,用于尝试,失败如何?工作不适合又如何?换一份就行了。
04 改变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工作中需要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还是得要改变自己,平时多与外向的人交流相处,不要太在意内向这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