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 适宜温度为13~23℃(范围5~28℃);适宜湿度为60%~65%(范围40%~72%);光照时间14~16小时,最长不超过17小时,以季节变化和日照变化而定,强度以10lx为宜。每群100只,密度为5~6/平方米。 整群与饲料结构调整 剔除种群中发育不良和体型外貌有缺陷者,按种鸡选择要求选留种鸡。150日龄时转入种鸡舍,按公、母比例放入公鸡,并逐步供给产蛋初期、盛期、后期饲料,少喂勤添。 提前设置产蛋箱 种鸡胆小,喜光线较暗而安静的地方,有争窝习性,故宜采用小间产蛋箱,放在墙角或其他较暗的地方。箱内铺设垫草,应清洁、干燥,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应激。 及时醒抱 及时采取人工醒抱措施,可提高乌鸡的产蛋水平。方法:一是及时捉出抱窝母鸡,放在光线较亮、有公鸡而无产蛋箱的鸡舍中;二是药物醒抱。目前常采用注射丙酸皋丸酮或口服复方阿司匹林(APC)的方法。 饲喂 开产前15天饲喂种鸡料(60~70g/只),并供给4~6次青饲料,自由饮水。每月在水中定期加入维生素。产蛋期不可随意更换饲料,以防应激;必须更换时,应有7~10天的过渡期。产蛋后期试探性减料,每次每只减1~2g,防止过肥。此外,应在运动场内设沙盆或沙地,任鸡自由采食沙粒或沙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