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开始在某热门博物馆做志愿者讲解员,讲解时间一般是在周六或者周日,基本每个月都会去一两次,讲解内容一般会有馆里规定的展线,也会有时间规定,比如多少多少分钟要讲完一场……
说到讲解时候的体验,大概是
1、讲解对象真的很重要……(谁都不喜欢对牛弹琴Otz)
遇到明显对文物感兴趣的,听你讲解时候专注听还时常给出相应的反馈的观众,会讲解很投入,也会不自觉把自己知道全都讲出来(馆里有规定,道听途说没有权威认证的信息不能说的),遇到那种明显看热闹的,真的只想草草了事,把几个网红文物稍微讲一下就迅速过;也会有很多小朋友,拉着你的手问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各种问题,这种最哭笑不得……
至于听讲解的属于哪种,基本一个眼神就能看个七七八八
2、讲解氛围很重要
付费展比免费展环境好很多,工作日比周末或者节假日环境好很多,天气条件很恶略时候馆里环境越要好很多。——基本和上一条一样,真爱粉多时候讲解环境会比较好,而且素质真的很重要。
这两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所以莫名其妙多了很多看热闹的,来卿卿我我约会的,甚至夏天来蹭馆里空调的。人多时候展厅里面嘈杂就不说了,还遇到过当着志愿者讲解员的面大声扫码外放播放语音讲解的,真的很容易让人糟心。
收费展一般30块钱的门槛就可以砍掉一大批看热闹的,如果收费或者只对预约用户开放的时间,展厅内基本都是围绕着讲解员安静听讲解的,即使自己看也会默默戴上耳机扫码自助。
所以讲解体验的差距还会挺大的。
——————————————————————————————
再说其他,我所在的馆里目前平时安排的定点讲解几乎全部都是志愿者,馆里也会有讲解员,但是馆里的讲解员通常只有在重要宾客接待时候才会出现,普通观众的讲解是没办法通过预约或者指定去要求馆里的讲解员来讲解的。
志愿者的来源挺广泛的,有学生,有各行各业的工作党,更多的其实是退休的老人家。据我所知,馆里很多老志愿者就是退休以来就在各个馆省博、市博还有各种专题博物馆当讲解员,一周跑三个甚至四个博物馆,可以说把志愿者讲解当作自己退休之后的事业来做了,也有很多父女一起,母女一起来当志愿者的。
有些老人家退休之后除了来博物馆讲解就是去世界各地博物馆参观,当久了讲解员甚至在其他地方参观时候都能经常遇到自己带过的观众过来打招呼——“嘿,你是XX博物馆的讲解员把,我听过你讲解!”这个时候老人家还是会很有成就感的吧,而且对于退休之后的脑力锻炼体力锻炼也都挺好的。
————————————————————
再说点有趣的小温暖吧
最初时候不太会发声应该是,嗓子承受不了长时间的讲解,然后讲到中间差不多嗓子就哑了——然后有次有个小姐姐就非要把自己的矿泉水给我喝,并说,没喝过的。婉拒了,并重新说了下,展厅内是禁止喝水的哦~;
不乏带小朋友来熏陶的父母,有次一个妈妈开场就跟自家女儿说,等会你就跟好这个姐姐啊,小女孩直接跑过来拉住了我的手,说,这样我就不会走丢了QAQ 无法拒绝这样软萌的小可爱啊,拉着手讲了全程;
有次一个六七岁的小朋友,我讲到中途时候突然举手提问,刚开口说了一句,“阿姨我……”就被围观群众一致怼了——“是姐姐啊!”小朋友吓得往后缩了缩,我问他想问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哈哈~关于是叫姐姐还是叫阿姨真是世纪难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