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晚报全媒体讯(通讯员 毛拔群)碧草送春晚,绿荫迎夏凉。6月12日,平江县瓮江镇华门村白玉丝瓜种植基地,整齐划一的棚架上,绿影婆娑,黄色瓜花迎风招展,一条条鲜嫩翠绿的白玉丝瓜缀满瓜藤,散发着独特的芳香。

白玉丝瓜也叫白关丝瓜,因其皮薄肉厚、通体呈白玉色而得名。白玉丝瓜改变原有丝瓜食用时肉质软绵、带苦味、黑汤等缺点,烹饪后细嫩鲜甜,汤汁清鲜,食之香甜,口感特佳,营养价值更高。具有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好的特点。

种植丝瓜致富的_致富经丝瓜种植视频_致富种植丝瓜视频

“今年的丝瓜挂果多,长势很好,形状也很漂亮,今天是开园采摘第一批丝瓜,就摘了4000多斤,收入1万多元!”华门村支部书记郑妹平满怀喜悦地说。

华门村地处瓮江镇东南面,由原华阳村和花门村合并而成,与长沙县金井镇交界,全村1917人。

种植丝瓜致富的_致富种植丝瓜视频_致富经丝瓜种植视频

2021年,平江县委统战部派驻工作队入驻华门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针对华门村集体经济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及支村“两委”确定“引进种植项目,盘活闲置土地”为目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丝瓜种植产业。2022年初,华门村丝瓜基地流转土地10亩,解决就业15人,其中脱贫户4名。同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余元,并成功创建市级“同心美丽乡村”。2023年,华门村丝瓜基地流转土地60余亩,解决就业40余人,其中脱贫户14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培养种植能手15人。

丝瓜种植不仅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也使当地村民富裕了。“今年我在丝瓜基地干活,从盖薄膜、栽种、剪枝、到摘丝瓜,我陆陆续续在里面打了30多天的工,我不仅挣到了4000多元钱,照顾好了家里的小孩,还学到了一些种植技术。”郭浪飞开心地说。

郭浪飞是贵州妹子,今年32岁。2009年,与华门村岭上组村民黄青海在广东打工认识,两人相爱结婚。黄青海父母身患癌症,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家里一贫如洗,破旧的房子在风雨的侵蚀下倒塌了,靠借邻居的房子居住着,后来纳入了贫困户。2017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盖起了两层新房,通上了自来水,2020年成功脱贫出列。现如今,小家庭在郭浪飞的精心打理下,房间干净、整洁、美观。小孩今年读小学六年级,丈夫在长沙打工,郭浪飞在丝瓜基地干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铿锵的步伐。

致富种植丝瓜视频_致富经丝瓜种植视频_种植丝瓜致富的

“有些人劝我别去基地干活了,说晒黑了不好看!”郭浪飞羞涩地说。

“你老公说你好看就行了,在乎别人干嘛?”驻村第一书记黄军辉打趣道。

“我不怕,现在出家门口50米就能就业,活儿又不重,每天工作5个多小时,就有140元工资。采摘丝瓜到10月份,赚个2万都可以!”郭浪飞自豪地说,“基地的人以前都戏称我为郭主任,现在戏称我为郭队长。”

“郭浪飞聪明能干,活泼开朗,吃苦耐劳,我们基地的人都很喜欢她。”这是丝瓜基地同事们的一致评价。

种植丝瓜致富的_致富经丝瓜种植视频_致富种植丝瓜视频

上午11时,在华门村花门组,我们见到了刚从丝瓜基地干活回来的陈炎新,虽然已经71岁了,但人很精神。支委委员欧学兵介绍,陈炎新一家属于已脱贫户,去年他在基地参与砌磡、除草、修渠道、采摘等一些农活,就赚了1万多元,今年他自愿继续留在基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致富种植丝瓜视频_种植丝瓜致富的_致富经丝瓜种植视频

“感恩党,感恩政府,我这把年纪还能赚到钱,做梦都没有想到!”陈炎新老人激动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丝瓜种植产业正逐渐成为华门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近就业,就地增收的又一条渠道,成为带动华门村一方百姓增收的“致富果”。

郑妹平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立足现有资源扩大产业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白玉丝瓜种植规模,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