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纪委监委能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公开反馈,而且把证据材料摆在我们面前,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大伙儿再也没有疑虑了……”前不久,莒县纪委监委在招贤镇东汀沟村组织召开信访举报“阳光反馈”会议,对反映村党支部原书记仲某相关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公开反馈。至此,群众的“心结”终于解开,一起群众举报得到顺利处置。
此前,招贤镇纪委收到县纪委监委转来的举报件,反映仲某在担任东汀沟村党支部书记期间收取村民承包费未入账的问题。经调查,2021年1月,仲某从承包户手中收取了20000元的桃园承包费,直到当年11月才将承包费转交村文书下账,违反了工作纪律,最终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在对该信访件的跟踪督办过程中,莒县纪委监委了解到,东汀沟村不少村民都对举报件中提到的承包费问题心存疑虑。为了回应群众关切,也为了便于接受监督,莒县纪委监委指导招贤镇纪委赴东汀沟村召开信访举报专题反馈会议。会上,招贤镇纪委将相关证据材料及调查处理情况逐项反馈,与会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认可和赞同。
“以这样的方式开展信访举报反馈工作,可以及时消除干部群众的疑惑,取得群众的信任。”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为做好信访举报这个“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该县纪委监委探索实施了匿名信访举报“阳光反馈”工作法,对办结的匿名举报件,按照相关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向干部群众公开反馈。反映问题调查属实的,现场公布处理结果;经调查不属实的,为被错告人员澄清正名。“阳光反馈”有效破解了匿名举报化解难的问题,“阳光反馈”后,对同一事项匿名信访举报息访率达到了90%以上。
根据莒县纪委监委制定,经报县委同意,以县委办公室名义印发的《关于推行农村干部处分与业绩考核奖励报酬挂钩的办法(试行)》,招贤镇在年底发放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时扣发了仲某本年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业绩考核奖励的 10%。这是莒县纪委监委破解农村干部对党纪政务轻处分“不在乎”这一难题的举措,根据处分轻重对农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报酬进行相应减扣,为村干部廉洁履职戴上“紧箍咒”,让“不在乎”的受处分人有了切实痛感。
线上线下一体监督,推动“清廉村居”建设走深走实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各类涉农政策多、项目多、资金多,村民们的疑虑和担心也随之产生:村里的钱用到了哪里?谁经办的?花了多少?
为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同时也让群众心中有本“明白账”。2022年年初,莒县纪委监委推出农村“码上监督”系统,村民通过手机就能清楚地查看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等事务公开情况,每一笔资金去向、每一项事务决策、每一个工程监管都一目了然。如果发现其中的问题,可以“码上举报”,反映问题线索,这一举措把信访举报窗口延伸到了群众的指尖上。
“我们村务公开栏就在村委会楼前,虽然内容也很全,但专门去看不方便,还是这个系统好用。每张发票我都能看到,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村民们对这样的公开形式心服口服。
“咱当干部的,不怕受苦受累,就怕群众不理解。村里大事小事通过手机都看得见,村民们高兴,我们当村干部的更高兴,大家心里亮亮堂堂,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做事。”以前,石井一村党支部书记史同洲常因群众不理解而感到委屈,现在,谈起“码上监督”带来的变化,他非常欣慰。
在做好线上监督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从农村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群体中,挑选了600名政治素质高、热心村务的人员担任各村廉情监督员,行使知情察访、质询建议、督促整改、廉情直报等四项权力。
“别看我村这几名廉情监督员年纪大,但很负责,也不怕得罪人,前几天还跟我反映,村东头的井盖让车压坏了,让我赶紧解决。”史同洲说。
“‘晒’三资、‘晾’家底,线上线下同步公开,线上线下一体监督,从百姓的指尖上、街谈巷议中发现干部作风问题,让监督触角直抵基层一线。”莒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希介绍,该县以农村“三资”监管为抓手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建立了20项提级监督清单,通过县纪委监委对下、村民对上“双向直通”监督,努力打造清廉班子、清正干部、清爽村务、清朗民风“四清”工程。(通讯员 雷克 彦伟 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