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客户买牛蛙的钱,一共650元,你数数对不对。”10月15日下午,朱桥乡九保村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陈伟林来到该村甲埂村民组的贫困户马立超家中,将近期通过消费扶贫卖牛蛙赚的钱送至他的手中。
丰收的季节,到处都弥漫着成熟的味道。蒙蒙细雨中,水乡里的一景一物都惹人喜爱,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马立超家就在马路边,门前鲜艳的花朵含着雨滴,屋后饱满的稻谷压弯了腰。闻着花香和稻香一直走,不远处便见到了他正在给牛蛙喂食。
今年56岁的马立超身材高挑、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满脸笑意,“你看这些牛蛙,特别能吃,刚喂下去的食,三两下就没了。”说话间,他顺势拿起工具捞出一只肥壮的牛蛙向我们介绍起他的养蛙故事。
早在好几年前,他和妻子深受胃病困扰,需要长期医治,特别是妻子几乎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一直到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各项帮扶政策让他生活有了一定改善,但身为党员的他总想着减轻党委政府的负担,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再后来,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他提供了养蛙致富的思路:牛蛙养殖占地少、投资小、回收快,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特色养殖行业,也是贫困户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朱桥乡水产专家的指导下,他鼓足勇气说干就干。2015年顺利脱贫后,马立超的养蛙劲头越来越足。
生活各种姿态,忙碌大抵相同。马立超忙碌的一天从早上5点开始,穿上雨裤来到占地6亩的26个牛蛙池边,给蛙池挨个换清水,8点给蛙群们喂第一遍食,下午4点喂第二遍食……马立超告诉我们,和牛蛙相处久了,相互熟悉,尤其是当自己走在蛙池边时,蛙群们好像知道是主人来了,依然静静地打盹,而当陌生人经过时,蛙群们受到惊吓,纷纷扑腾跳跃。
养殖行业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比较大,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销路受阻,对马立超的收入造成影响。据陈伟林介绍,为了进一步帮扶马立超,村里结合消费扶贫工作,把牛蛙列入消费扶贫商品。今年以来,消费扶贫不仅帮马立超畅通了销路,增加了5000多元收入,而且大大提振了他的养殖信心。
眼下,马立超的牛蛙即将售空,在大家的帮扶下,待最后一批牛蛙折现,今年纯收入能达到8万元,“月底我准备引进一批新品种尝试养殖,争取在原有收入基础上再加把劲,多挣点!”
有着十多年党龄的马立超是个热心肠,哪里有需要便往哪里冲,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人居环境整治,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多年的养殖经历让他感触颇深,马立超坦言,虽然养殖行业考验养殖户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起早摸黑十分辛苦,但是自己在养蛙路上真真切切尝到了甜头,热心的他为此常常思考着如何带领其他村民尤其是贫困户走上特色养殖路,实现增收致富。
马立超是我区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我区突出产业就业促增收。在产业扶贫方面,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依托资源禀赋,精准谋划实施并完成农业产业到村、到户扶贫项目,累计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1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57户,开展自种自养贫困户5966户,突出优势高效农业产业特色,完成6465户贫困户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