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重点鱼类增养殖学-掌握鱼类增养殖业简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了解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掌握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了解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了解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海水网箱养鱼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等学科。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养鱼史上有名的始祖范蠡就著有《养鱼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鲤鱼养殖场、繁殖、养殖密度)。公元前206-公元后220年的汉代,发展大水域养殖鲤鱼公元618—907年唐代,饲养草鱼、青鱼、鲢、鳙鱼,但鲤鱼养殖产量下降。公元1368—1644年的明朝,我国的养鱼业有了很大进展,我国的池塘养鱼已从粗养逐步向精养发展。并有海水鲻鱼养殖的记载。公元1644—1911年的清朝,曲大均的《广东新语》对鱼苗的生产季节、鱼苗习性、鱼苗的过筛分类方法和运输均有详细的记载。总体上,淡水鱼类养殖发展较早也较成熟,但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缓慢。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业蓬勃发展,大体经历四个时期:1949~1957年,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淡水鱼类养殖恢复和发展,产量增加。

1958~1965年,渔业发展上的争论时期,展开“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全国性讨论,确定“养捕并举”的方针。119581977~至今,我国养殖业高速发展时期。方针“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1、1958月,钟麟教授突破了家鱼的繁殖技术。尔后,我国水产工作者又利用相同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了草鱼、青鱼、团头鲂、胡子鲶、中华鲟、长吻鮰、鲈鱼、牙鲆、大菱鲆、大黄鱼、半滑舌鳎。2、对催产剂的作用机制和鱼类的繁殖生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大规模将催产剂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3、通过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4、通过总结群众增养殖经验,对各类水域的高产高效理论、方法和养殖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不同水域系列的鱼类增养殖高产高效技术体系。5、对我国的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生理需求进行了研究,探索它们对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的需求,为生产鱼类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6、对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高了防病技术,(药、疫苗、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四、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1.鱼类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2.选用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苗种容易获得的鱼类作为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比如:鲢、鳙、草鱼、青鱼、鲤、鲫、鲂、鳊、鲮等都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对象。这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从几百种野生鱼类中挑选出来的。这些养殖鱼类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其养殖的成本低,收入高,经济效益显著。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某些有机肥料(如禽、畜粪便)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如糠、饼、麸、糟类)作为养殖鱼的饲料和肥料。4.立体混养:在同一水体中混养多种鱼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积累的生产经验。五、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1、苗种问题:苗种产量不稳定,新品种的育苗技术尚处在攻关阶段,有些品种自然采苗。2、饲料问题:配合饲料使用率低、饲料原料紧缺、饲料配方不合理。3、水域环境污染严重:随便排放污水、环境污染严重(荣成寻山、烟台桑4、疾病传播加重:“养什么死什么”、“鱼病只能防,不能治”,滥用药,药物残留严重。

六、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1、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出大量新的鱼类品种,供增养殖需要。抗病力高、价格高的品种。2、优化配合饲料配方,加大配合饲料的使用量。3、采用疫苗、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增强鱼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建立健康养殖新工艺,培育出大批符合人们健康需求的绿色食品。4、增养殖工程设施现代化,主要包括:温室工程——建立人工控制小气候的智能化育苗温室,实现鱼类育苗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环境工程——建立节水型、生态型养殖设施。养殖用水和废水必须先经处理才能应用和排放,以保护水环境。水族馆工程——在城市内建立的浓缩型现代化的鱼类养殖设施,供观赏、美食、研究之用。“蓝色”工程——是发展海洋增养殖业的基础,包括鱼礁工程等。5、增养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增养殖的重点由淡水逐步转为海水,由小水域转向大水域,由河口、内湾装向外海。6、鱼类增养殖的功能由单纯的物质享受扩大到精神享受,集旅游、观赏、游钓、娱乐、美食、休养、度假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将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7、鱼类养殖业的劳动强度下降,劳动条件明显改善,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8、通过水环境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增殖,保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人工鱼礁、人工放流)七、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第一篇鱼类的生态学基础本次课重点我国的鱼类资源;养殖鱼类选择的标准;鱼类年龄的鉴定;鱼类生长的特点;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鱼类生长率的计算方法。第一章我国的鱼类资源一、内陆土著淡水鱼类1、我国内陆土著淡水鱼类共804种,分别隶属于13目39科232科160属,占内陆水域土著鱼类总数的77.2%。鲶形目鱼类共84种,分列于8科23属,占总数的10.4%。鲈形目鱼类共56种,分列于9科20属,占总数6.9%。鲑形目鱼类共22种,分列于5科14 属,占总数2.7%。 种类繁多,而且以鲤科鱼类为主体。我国的鲤科鱼类共有12个亚科120 属433种,占全国内陆水域土著淡水鱼类总数的53.7%。 我国特有的种类,如青鱼、草鱼、鲢、鳙鱼均为主要的经济鱼类。它们的发源在我国,也是我国固有的种类。 鱼、尖鳍鲤、武昌鱼。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及河口半咸水鱼类 共有238 种分别隶属于22 目73 科144 过河口洄游性鱼类约60余种,隶属于9 目21 科30 属,绝大多数是有经济价 值的名贵鱼类。 具体可分为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和降河产卵洄游鱼类。

溯河产卵鱼类:中华鲟、大麻哈鱼、鲥、凤鲚、刀鲚、香鱼、暗纹东方鲀、 日本七鳃鳗等 降河产卵鱼类:鳗鲡、松江鲈鱼等。 河口半咸水鱼类,主要指生活于江河入海处咸淡水水域的鱼类,有分布于我 国沿海各河口的鱼类。其中大多数鱼类是重要的养殖对象或河口捕捞的渔获对象。 三、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至二十世纪90 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约有50 余种左右。其中 移植效果较好,并已大批量推广生产(或应用其制种)的有l 余种。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虹鳟、白鲫、短盖巨脂鲤 (淡水白鲳)、德国镜鲤、革胡子鲇、斑点叉尾鮰、加州鲈、杂交鲟等。大菱鲆 四、沿海海水鱼类 我国沿海是海水鱼类繁殖的良好场所。其物种丰富,现记录约有1500 多种。 黄海、渤海海区:260 多种,本区是我国冷温性鱼类最多的海区。产量最大、 分布最广的是小黄鱼,还有鳕、高眼鲽、牙鲆等。 东海区:400 多种,温水性鱼类。主要有小黄鱼、大黄鱼、带鱼、鳓、银鲳。 南海区:约1100 种,暖温性鱼类。鲷科、石斑鱼科、笛鲷科等为主。 五、我国珍稀濒危水生鱼类 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鱼类: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新疆大头鱼。 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鱼类:黄唇鱼、松江鲈、克氏海马、胭脂鱼、唐鱼、大 第二章养殖鱼类的选择 正确选择合适的养殖鱼类,是养鱼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一、养殖鱼类选择的标准 (一)以生产的整体效益为目标,为发展生态渔业创造条件 2.社会效益:被选择的养殖对象不仅能高产、优质,而且还能为均衡上市创造条件(如容易捕捞、运输不易死亡等)的鱼类。 3.生态效益:选择的养殖对象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循环利用废物,提高水体利用率和生产力,改善水环境等特性。 (二)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牙鲆、大菱鲆)二、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 我国养殖历史悠久,经长期养殖实践,从中选择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养殖鱼类, 主要有: 淡水方面: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 鲮鱼、罗非鱼等。 海水方面: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真鲷、大黄鱼、鲈鱼、红鳍东方鲀、 黑鲷、黄鳍鲷、石斑鱼等。 第三章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第一节 研究鱼类年龄和生长的意义 预测和判断鱼类资源变动情况。第二节 鱼类年龄的鉴定 年轮: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 窄带(冬轮):秋冬,窄环片,间隔紧密 宽带(夏轮):春夏,宽环片,间隔稀疏 运用鳞片鉴定年龄的方法 年轮的标志:自己看书。副轮、生殖痕、再生鳞 副轮(假轮):由于饵料不足,水温变化等非正常因素引起鱼类鳞片出现异常的环带。 再生鳞:鱼类在鳞片脱落后,又长出的新鳞。年龄表示方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