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正在检查种鸟的下蛋情况。林洁松 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揭西县龙潭镇南福田村的天明鹧鸪饲养场,发现传统养殖也可以充满“科技范”。

“养殖基地已经走入正轨,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设有鹧鸪疾病检测化验室和先进的中文汉显孵化机,具有一次性孵化鹧鸪蛋70万枚的能力,年产健康优质鹧鸪苗约700万只,年产优质商品鹧鸪约70万只。”饲养场创始人刘永明说,鹧鸪饲养场位于大北山森林公园外缘,气候适宜,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饲养场于1984年创建,养殖的鹧鸪由广州农科院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培殖,积累了丰富的培育经验,已由最初100只鹧鸪种苗繁育,发展成为国内较大规模的鹧鸪生态养殖基地之一。

记者了解到,天明鹧鸪饲养场现有孵化场、养殖场等养殖基地2处,占地面积约100亩,鹧鸪种群养殖量约12万只,年出栏量约700万只鹧鸪小苗,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及邻省;商品鹧鸪养殖量约20万只,年出栏量约70万只,销往全国各地。此外,饲养场还注重科学创新,与嘉应学院合作开展基因测序工程项目,不断改良鹧鸪品种,提高养殖场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据刘永明介绍,鹧鸪本身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是非常好的食材,养殖比较容易,且对场地要求不会太高,可作为农民致富门路,鹧鸪蛋更是一宝,所以饲养场一直在用新技术发展壮大鹧鸪养殖规模,为丰富民众餐桌上的食物和带动村民致富而努力。刘永明表示,饲养场多年来积极发挥基地带动效应,已招收了部分再就业人员,同时带动当地农户饲养鹧鸪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