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纪道明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村民,他16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妻子,独立抚养儿子成长成才,战胜重重困难并大力发展黄牛白鹅散养产业,不仅实现脱贫致富,还带动50余户村民增收。纪道明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好人、六安好人等荣誉称号

纪道明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村民,他16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妻子,独立抚养儿子成长成才,战胜重重困难并大力发展黄牛白鹅散养产业,不仅实现脱贫致富,还带动50余户村民增收。纪道明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好人、六安好人等荣誉称号。

用爱守护瘫痪妻子16年

2003年,纪道明妻子外出务工时不幸被一辆大卡车撞飞,送到医院后虽捡回了一条命,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妻子昏迷不醒的17个月里,纪道明不论白天黑夜,每隔四个小时都要给妻子按摩、擦身,插鼻饲、清理大小便……周围也有人劝他,实在没什么希望,放弃算了。但是这个不善言语的汉子却咬牙坚持,终于,在纪道明的悉心呵护下,妻子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连续熬了许久的纪道明长舒一口气,准备躺下好好休息。他自己也没想到,因为长期没有平躺,在他突然躺下的瞬间,肺气泡突然破裂。不得已,他只好赶紧住院治疗。为了给妻子治病,家中辛苦攒的积蓄已全部花完,全家的经济重担都压在了纪道明一个人身上。然而,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在照顾妻子之余,他靠搞养殖、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给妻子按摩、擦身、喂饭,接送孩子上学、洗衣、做饭、下地、做工……成了老纪每天生活的必修课。每日三餐,他都按时做好饭端到妻子床头;为了让妻子更好地消化,他把柔软易消化的食物留给妻子;如果在外面吃饭,每次都记得给妻子带些好吃的回去;长期卧床容易造成肌肉萎缩,他每天坚持给妻子按摩;怕妻子闷着,他每天都用轮椅推着妻子在山间小道上散心;妻子的伤情需要定期吃药理疗,他从不耽搁,没钱的时候借钱也要买药做理疗。

妻子出车祸时,儿子年仅九岁。孩子失落时,他会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外出劳作时,他会带着孩子一块下地,一块收工回来,晚上陪着孩子做作业。没有滔滔不绝的大道理,纪道明的教子之道朴素而真挚。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孩子健康成长并考入合肥铁道工程学院,毕业后在铁路部门工作。面对村里人的疑问,纪道明总会憨笑着答道:“在一天就照顾一天,一日夫妻百日恩,决不放弃。”

用不懈奋斗书写脱贫故事

由于妻子需要照看、孩子需要养育,纪道明不能外出打工,也没有心力发展更多的副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梅山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开了新局面,纪道明的人生也迈入了新时代。2014年,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政策的扶持,村里帮他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新建平房四间,改造后的房子焕然一新。村里为其妻子办理了残疾证,按年度享受残疾人补助和慰问金。多项帮扶措施并举,解除了老纪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

2015年,纪道明积极响应产业扶贫政策,主动发展养牛业,当年养牛5头。2017年,在多方协调下,纪道明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在梅山村仓房组租地3亩新建黄牛和皖西大白鹅散养基地,当年散养黄牛30头、白鹅200只、麻鸭200只。同年8月,纪道明作为梅山村贫困户代表与多家合作商签订了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就扶贫捐助、种苗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服务达成了合作意向,进一步增强了他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通过扶贫队的帮助,在“腊货节”上,他的牛肉供不应求,平均每天能卖掉两头牛。梅山村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纪道明作为社员发起人登记备案,并被选为执行监事。他还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包括动物饲养、隔离、屠宰加工,水稻及农产品种植等。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纪道明2017年直接增收5万元,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2019年年初,扶贫干部王力书记亲自陪同纪道明到舒城县的商标事务所跑了一趟,正式申请注册“纪道明”牌商标,目前国家商标局已正式公告。为了帮助纪道明更好更快地发展,王力专程陪同纪道明再次来到固镇军明皖西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场签订了1000只鹅苗的订购协议,还为贫困户代养500只。纪道明信心满满地说到,“去年养鹅不但自己增收,还带动了乡亲们,今年要继续干下去。”

用行动助力贫困户共同富裕

在脱贫致富的同时,纪道明从来没有忘记梅山村的父老乡亲。在修建牛棚的时候,他主动找到村里的贫困户,邀请他们铲铲土、砌砌墙、拔拔草,能干啥干啥,多少能增加点收入。纪道经常说,“我一家脱贫不是真的脱贫,大家都脱贫才是真脱贫。”

贫困户查明山患有严重肾病,需要常年吃药透析,干不了重活,纪道明邀请他来自己的养殖基地务工,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干活的时候从不催促他。查明山感激地说,“我身体不好,在老纪这干点小活也能挣个千把块钱。”

当黄牛、白鹅入住散养基地后,岗位就更多了,放牛、赶鹅、割草、打扫卫生等等。为了把养殖基地的务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驻村扶贫工作队、镇驻村指导组、村两委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26户贫困户,梅山村毛竹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出面与26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安排在纪道明的黄牛白鹅散养基地务工,根据贫困户的身体状况和技能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由纪道明统一安排劳动。2017年,在黄牛白鹅散养基地务工的2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

2018年是舒城县的“脱贫摘帽”之年,为了提高群众满意度,帮助更多的人增收,纪道明的带动力度更大了。根据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中“六类户”(低保、重病、危房、残疾、独居、无劳力)的摸排,梅山村确定了入股白鹅养殖的30户困难群众,每户入股500元购买鹅苗,由合作社委托纪道明代养,饲料、防疫、管理等成本均由合作社补贴,收益全部给农户分红,在两年的协议期内,每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

秋天正是白鹅出栏的季节,纪道明白鹅绿色无公害,质量有口皆碑,订单纷至沓来,短短几天上千只鹅便销售一空。收到钱款后,纪道明第一时间把代养的500只白鹅的收益交到合作社,30户困难群众每户1000元的入股分红在短短两天内全部发放到位。

2019年的上千只白鹅又长成了,还没开卖就有很多人提前预订,“今年的白鹅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我还要带动30户困难群众增收。”说完,纪道明举起缰绳卖力地吆喝着,把鹅群往湖边的青草地赶去,让这些已经非常肥美的白鹅最后再上上膘。

生在山村、长在山村的纪道明,照顾好老婆孩子是他最大的责任,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是他最大的幸福。(王佳 整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