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创办特色学校经验交流材料
强化管理 走特色之路
近年来,我校坚持强化学校常规管理、走创办特色学校之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用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保证走出有自已特色的道路,用理想与信念增强教师凝聚力和使命感。
我们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针对新时期农村中学的一些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力抓“四到位”,即角色到位、意识到位、管理到位和措施到位,积极推动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激励教师跨越发展,挑战未来,上升品位,提高质
……(新文秘网省略43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加社会调查,通过与高校学生的交流,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同时我们还积极建立健全符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科学性、序列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启动“德育教育七大工程”,即“主题”思想教育工程;法制教育工程;卫生、安全与生命教育工程;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结合教育工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教育工程;环境与未来教育工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程。这些工作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二、引进竞争机制,增强教师忧患意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底线。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针对地理位置偏僻、生源不足、基础教育薄弱等不利因素,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增强教师忧患意识,积极进行教学与科研改革、强化目标管理、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努力营造“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科科育人、人人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做到:按需设岗,责任明确,按绩竞争;计划先行,周密安排,力避盲目作为;扎实工作,尽职尽责,强化多向负责意识;检查从实,督导从严,形式多样,增加透明度;据实评价,落实奖惩。在备课组教师之间引进竞争机制。定期进行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议,对学生满意度较差的教师给予批评,并与绩效工资挂钩。通过竞争机制的引进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忧患意识,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注重教育科研实效性,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多数教师一提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总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很多年来,我们只敢提教研教改,而不敢直击“教育科研”,这是由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认识不足、眼界不宽、观念陈旧诸因素所致。事实上这层面纱禁锢了教师的思想,鉴于此,我们抓住“继续教育”这一契机,从各级科研规划到业务杂志的经验文章,我们都组织教师进行系统而有序地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帮助教师转变观念。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愈来愈明确认识到,仅靠时间加汗水的干劲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没有积极探究的创新精神是不行的。教师从单纯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教书匠”向教育科研型的学者、专家转变已成为当今 ……(未完,全文共1899字,当前仅显示120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