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大地被白雪覆盖,但在黑龙江省穆棱市清河村的草莓-蘑菇种植基地中却温暖如春、生机勃勃。草莓喜光,蘑菇怕光,天生一对“冤家”。可在清河村草莓-蘑菇种植园区中,蘑菇居然搬进草莓家,原本水火不容的二者却在清河村的种植园区和谐共生,成了好邻居。
晨光透过晨雾,洒在大棚之中,为它们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草莓与绿叶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草莓架下的菌床里,新生的赤松茸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顶着伞帽探出头脑,在这隆冬之际诠释着生命的魅力。
这与传统的露天或大棚果蔬种植方式截然不同。该基地采取石墨烯保温技术建设的高标准温室大棚,不仅不用供暖,还充分运用立体化栽培技术,巧妙地将草莓与赤松茸的培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减少了土地、肥料和灌溉等成本,又降低了环境污染,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草莓与赤松茸套种相得益彰,一起种植减少了温室放风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蘑菇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给草莓进行光合作用,而草莓光合作用又为蘑菇生长补充新鲜的氧气,使温室内部形成气体内循环。
在过去的冬天,整个村庄一片寂静和空闲。然而,随着种植园区的不断发展,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冬闲走向冬忙,他们在寒冷季节里辛勤劳作,欢声笑语洋溢在乡间,便是这个冬季最为瞩目的风景。
俊发食用菌合作理事长邵洪俊社介绍说:“我们在市供销联社带领下,先后考察了江苏、上海等地赤松茸产业发展情况,看到寒地蘑菇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研究推广寒地‘菌菜轮作(或套种)’,目前通过套种产出的蘑菇和草莓,正好能赶上春节前夕上市,种植农户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在持续深入研究立体栽培技术的过程中,以种植户为核心、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形成了一条以特色种植、农业观光以及休闲采摘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路径,并携手周边农户共同通过科学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供销联社主任杨春茂补充说:“赤松茸是联合国推荐中发展中国家种植的珍稀食用菌,技术门槛低、经济收益大,采取立体种植能让农业生产提升效率,合作社还要多和农业技术人员沟通,没准会有新的发现。在冬季变‘冬闲’为‘冬忙’,把‘农闲地’变成‘创收地’,从而拓宽群众的增收路子,才能让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更有奔头,助力村民在致富之路上取得更大突破。”(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