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回簇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胜利乡园艺村,有这样一个被全村供奉为“财神”的神奇年轻人。
在乡亲们眼中,他就是他们的摇钱树,招财猫。
主要源于这个年轻人曾毕业后选择回乡继承父业,当时为了收集牛粪竟阴差阳错赚了个盆满钵满,后带动同村村民一起致富,实现全村的共同富裕。
这个年轻人究竟是如何通过短短几年就能达到普通人几十年都无法达到的成就?
在这条致富路上,他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回乡创业,养殖蚯蚓
故事的主人公是80后的大学生,叫张山虎。
2011年,已经毕业一年的张山虎曾在外地试图工作一年,但是这似乎并不能满足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于是,张山虎毅然决然的辞职当下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干一番大事。
怀有一腔热血的张山虎开始细细琢磨起来,自己要做什么才更有把握?
后来,终是让他摸着了门道。
他在互联网上发现了四川省有农户选择养殖蚯蚓,并作为中药药材进行售卖,价格通常达到十元一斤。
而平均一亩地便可饲养至少800斤的蚯蚓,那一亩地就可赚取8000元利润。
细细算下来,这让张山虎顿时心动了。
他开始去实地调查,了解饲养蚯蚓的方法,掌握蚯蚓习性和品种以及它们在中药界的价位等级。
好在张山虎有个大学文凭,因此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都非常快,很快便着眼实施。
毕竟我们皆是普通大众,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天赋异禀的天才呢?
果不其然,第一年张山虎引进的蚯蚓,因经验不足,没有掌握好蚯蚓的适应温度和生长环境直接导致蚯蚓都被冻死了。
这些死亡的蚯蚓都被张山虎的父亲回收利用作为果园的肥料,也不算亏得太彻底,总算找到了一丝丝的安慰。
但是,失败一次就会让张山虎彻底放弃吗?
不!他不会!
第二年,经过上一年的教训,这一次终于培育成功了,且获利了10万元。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让张山虎看到了希望。
他兴致冲冲地将自己掌握的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当地的村民,刚开始也仅仅只有5家农户选择跟着张山虎一起养殖蚯蚓。
最初张山虎售卖蚯蚓的产地只能选择和周边的养殖场和钓鱼市场进行合作。
为了将自己的蚯蚓售价抬高获取更多利润,张山虎将自己从外地学习包装保存蚯蚓的技术应用起来,开始独自拉着货源四处奔走。
短短一年的时间,张山虎便跑了西北五省区。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张山虎和这些收购蚯蚓的厂家皆立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在钓鱼市场上,张山虎可是妥妥的养殖蚯蚓大户,彻底出了名!
每天的单量至少达到四五十单,且价格也比最初翻了几番,可谓是彻底的大成功。
每年获利达到三百万元之上,张山虎彻底实现了人生中的创业梦想!
收集牛粪,开创新业
在养殖蚯蚓这一行业,张山虎可谓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可是,他的创业之路到此就彻底结束了吗?不,还没有。
这,仅仅是他要走的第一步。
在他引进的蚯蚓种类数目越来越多的时候却遭遇了难题。
在养殖的过程中,张山虎早已发现牛粪是饲养蚯蚓最好的饵食。
他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绩,不仅仅是靠着他的人格魅力,同时商家们更加看重张山虎所养殖的蚯蚓的品质。
可事到如今,牛粪的供应已经成了目前张山虎养殖蚯蚓的最大难题。
为了保证蚯蚓的存活率,张山虎当然可以选择以次充好。
但是,他并没有如此做。
在张山虎心中,保证蚯蚓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会辜负了那些一直信任他的合作伙伴。
由于,张山虎在村中的声望极高。
因此周边的村民都愿意施以援手,帮助张山虎以解燃眉之急。
但是,此举就犹如螳臂当车,并不能维持多久。
在此期间,张山虎也曾找过父亲的帮助,希望父亲可以施以援手。
张山虎的父亲也是当地的养牛大户,确实帮助了张山虎缓冲了一段时间,但终将无法治本。
为了彻底解决这次问题,张山虎头脑一转,有了个极为大胆的想法。
他要养牛!
只有养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牛粪供应。
而不至于像这样因饲料不充足而焦头烂额,手忙脚乱。
于是,他又再次开启了自己的学习之旅。
张山虎找到了当地知名的养牛养殖场,咨询了养殖场的专家以及该专业的教授,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让张山虎在未来的养牛道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
俗话说,上帝封闭了你的一道门,必定会为你再开一扇窗。
老天是极为公平的,给了张山虎学习天赋,经商头脑,偏偏在购买牛时却频频翻车,反而还引起了当地人不少嘲弄。
有的村民经常说:“看着张山虎选的牛定然是赔钱卖,亏本的。”这一传言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定律始终无法打破。
对此,张山虎也曾表示过自己的无奈:“唉!没办法!谁让我就是不会讲价呢!”
记者曾跟随张山虎来到养牛养殖场见识一番,这里谈价有着特殊的手法。
记者也蛮感兴趣的,随即跟着学了一手,体验一番,也算是颇有趣味。
只见两人的手交织相握,其中每一个手指可代表一万,也可代表一千,在衣服遮盖的前提下进行标价。
这里的牛从不明码标价,反而是由买家出价,再和卖家进行讨价还价,比平日里我们购物讲价可是难了不止一倍。
首先,你要识货。买家的目的当然是想以最低的价格换取最高价值的牛。可是,养蚯蚓的大户张山虎却是为此犯了难。
每次他选中的牛并不算是上等的优质牛,却给出了高价,这可让买牛的人心里乐开了花,恐怕还在心底暗暗嘲弄他呢!
基本上张山虎每次进行此等交易都要亏损最少十万以上。
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对张山虎进行劝退,让他彻底打消养牛的念头。村民们认为:“如果为了养殖蚯蚓而选择养牛就是个亏本的买卖,毕竟养牛的成本代价都很高,如果出现了风险很有可能把自己的老本也赔进去了。”
面对周遭乡亲们的否定,你以为张山虎会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了吗?
不!他还是没有!他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将养牛发展成第二项成功的事业产线。
这一次,张山虎在养殖场引进了销售比较火爆的西门塔尔架子牛。这种品种的牛深得当地养牛用户的喜爱,它不仅模样周正,体型健硕,还极易饲养,多半能卖出个好价钱。
可是,最终因重量预估错误。导致张山虎彻底赔了夫人又折兵,硬生生将自己在养殖蚯蚓获利的三百多万元全部亏了进去,还搭上了贷款。
创业之路就是如此曲折蜿蜒。
但即便如此,只要自己不愿放弃,你的身后永远有你的家人在默默地鼓励你,支持你,帮助你。
张山虎的父亲便是如此伟大的一个人。
在创业初期,张山虎和父亲沟通后,父亲也是全力支持他,让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在张山虎选牛亏本频频失利,父亲也是大胆放手让张山虎试错。
张文静认为:“经验都是经过多次的教训总结出来的,让他亲身体验才会懂得更多,这种东西是相对的!”
通过张文静的话,可以看出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称职负责又开明的父亲。
这让张山虎的自由创业之路无形中减少了不少的压力,你以为张文静对张山虎的帮助仅仅只有这些吗?
张文静绝对算得上张山虎成功创业的一把手,引路人。
在张山虎选牛讲价不断出现纰漏时,父亲张文静终于出山了,帮助张山虎讲的了一口好价,选的了一手优质西门架子牛。
这让张山虎的创业路更加顺畅,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再遇困境,另辟蹊径
2017年,张山虎结合从父亲那里传承下来养牛的经验以及自己在外学习的收获教训成功的培育了200多头800公斤的西门塔尔架子牛,年利润最多达到了四百多万元。
蚯蚓,养牛两手兼顾,硬是被张山虎实现了循环双经济,实现了全村暴富第一人。
一切都在向预料中,好的方向去发展。可谁知,困难一重接着一重。
养殖牛又再次给张山虎增添了新的难题,他又将怎样渡过这次的难关呢?
2018年,牛的售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令养牛农户们纷纷不知所措,慌乱不已。
原来,收购西门塔尔架子牛的养殖场的售卖价已经从原来的七千元变为如今的一万四千元,整整翻了一倍,价格的提升令众多养牛的农户不能接受,以至于村中不少的养牛农户放弃了这一行业。
若是价格这样一直不断上涨,农户们基本上从这里赚不到利润的,稍加不注意便会是个亏本生意,这种具有高风险的养殖,谁还会继续支持呢?
可张山虎依旧没有放弃,接下来他的做法却引来众多农户的劝退。
经记者采访,张山虎说明当时的窘迫:“在2017和2018年两年就已经投入了五六百万元进去了,如果你再不养停了的话,这前期的钱等于说打水漂了,白扔了,你怎么以更低或者更合理的价格买到牛,这是当时的当务之急。”
面对这样的窘境,张山虎不得不另谋出路解决燃眉之急。
经过他的不断考察研究,他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另换一个品种的牛——公奶牛。
这个冒险的举动令周围的同行万分吃惊,他们秉持着养育公奶牛不易,风险很大。
其中一位苑先生表示:“公奶牛虽然个头大,但是养殖人也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成本,公奶牛要两年以后或者一年半才上膘,而西门塔尔牛养育一年,一年半就可以对外出售进行宰肉了。”
即便受到诸多反对意见,张山虎依旧选择独自承担风险,决定冒险一试。
他又在公奶牛幼崽投入了六十多万,引进了100多头幼崽,进行饲养。
为了不像之前重蹈覆辙,这次张山虎可谓是做足了准备。
他请来了宁夏大学农业专业的教授请教公奶牛养殖知识和注意事项,随后便着力实施。
公奶牛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张山虎目前僵持的局面,发展到后期竟可比原来平均每头多卖三千元左右。
这可真是让张山虎意想不到的惊喜!
2019年,张山虎将引进的100多头公奶牛进行售卖,根据市场价平均一头基本可以达到两万三千元。
如今,到了现在这一步是张山虎无法预料到的成功,但似乎总差了点什么,总之还不够。
记者曾跟进张山虎拉10头公奶牛去屠宰场进行售卖,市场平均价达到一公斤30元。
但是由于当地人颇爱吃瘦肉,因此公奶牛身上的肥膘都被屠宰工人割舍了。这一下子,生生少售卖了将近100斤的肉,平均一头牛少赚了三千元的利润。
为此,张山虎便开始细细琢磨,怎么样才能让这些油膘也一起进行售卖呢?
后来,一位开火锅店的老板给了张山虎灵感与启发。
由于重庆那边的火锅底料偏向红油,牛油锅底,因此他们的锅底料正好需要牛身上的油膘。
这让张山虎发现了新的商机。
他将牛分开来卖,瘦肉卖给当地,然后将割舍的油膘售卖给南方那边制作锅底料的制造商工厂,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头牛净盈利最低可售卖到两万五千元以上。
如此一来,所有的工业都步上了正轨,实现企业双循环经济。
低价引进公奶牛幼崽,经过两年时间的养育,生产牛粪,供给蚯蚓作为饲料,售卖蚯蚓药材和钓鱼饵食,售卖成年公奶牛做肉牛,售卖剩余油膘给南方制作底料加工厂,实现双产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