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遇见更好的自己
感谢博主同学的热情邀请,我先介绍一下本人情况:
我目前是一名省政府办公厅的公务员,入职两年时间。在此之前,我曾在银行工作,年收入约20万元,在本省的省会城市中算是一个不错的收入水平。
先说年薪的问题。我毕业6年,对薪资收入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刚毕业的时候,我也考上了公务员,但是当时我的想法和答案内很多朋友的想法一致,更加注重收入的成分。
我想着如果有了可观的收入,就能够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而且凭能力、凭本事、凭技能吃饭的感觉要比为五斗米折腰,在机关浑浑噩噩的感觉好多了。
所以毕业时毅然决然选择了金融行业,毕业就有了不错的收入(仅仅针对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欠发达地区)。
然而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在银行工作过的朋友肯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虽然收入尚可,但是在很多方面会让我感觉很憋闷、内耗严重。尽管从各角度看来,银行对公客户经理都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无论是社会地位、人脉质量,还是办事方便程度和工作的获得感都让我越来越怀疑自己的选择。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整体社会认知明显下滑,出去不管和哪里打交道都很难因为自身的职业加分,反而会因为存款、卡、基金、理财等各种任务走到哪都有求于人,甚至低三下四。
用我原来行长的话讲就是“越来越接近保险公司了”(声明绝对不是歧视银行和卖保险的兄弟们,更不是歧视这份职业,这是我们行长的原话)。
况且二十万的收入说少不少,说多也真的干不了什么,我越来越觉得收入真的是不那么重要的点。加上性格使然,经过多方考量,我选择了换职业,考到了政府办公厅。
虽然来政府办的时间很短,但是两个行业截然不同。首先是工作强度,因为写材料的关系,说五加二白加黑有点夸张,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是肯定的,上报国家部委的材料、单位领导的各种稿件,必须随时待命,接到工作任务就得加班完成。
我本身是以忙碌著称的金融行业出来的,我可以肯定的说,两办的工作强度远远高于大部分其他工作,其次是收入,比原先是大打折扣,但是肯定也没有说那么惨不忍睹。
最后就是这个公务员职位本身能给自己带来的东西很多。比如自己和身边亲人因为你的工作获得的自豪感,还有基本各行业、各阶层的人都愿意结交自己。
办事什么的还没有体会到,毕竟时间很短、资历尚浅,目前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大事需要找人,但是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是实实在在伴随着的(我只说客观上有这样的感觉,并不代表我赞同某些职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所有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任何凭本事吃饭的人都是可敬的);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两办日常接触的都是各委办厅局的相关同志,有些部门会频繁接触领导同志。
客观地讲,他们的综合素质是相当高的,工作内容事关一省数千万人在某一个领域甚至各领域的福祉,这本身也是一个像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志学习的极佳平台,更是了解我们所在社会运转、政策逻辑、诸多现象的观察点,对于自己思维和眼界的提升大有裨益,是很重要的财富。
前辈的故事给了我们在校生带来很多思考,我们选择专业和职业道路时,除了考虑行业前景,更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长期规划。
无论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在公务员体系,持续学习、积极适应变化和勇于挑战自我才是关键。
感谢前辈的精彩分享,祝愿前辈: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步步高升!
也祝愿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