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殖管理是清水蟹高产高效的关键,春季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一、池塘清塘消毒及水位控制

养殖前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可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早春放种后水位要控制在40-60cm左右。⑴可以有效减少的水温差,减少河蟹疾病发生机率,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首次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

二、合理施肥

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清水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应使用生物有机肥为好。

三、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一)栽种水草

水草种植面积为:推荐: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覆盖面积:前期为20%左右,中、后期覆盖面积50-60%。要合理栽种水草,种植伊乐藻的,在4月下旬进行“打头”,以延长伊乐藻的生长期。空间分布:在池塘的东西向上规划有几条“水道”,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增加水中溶氧量,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100-15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公斤。

四、种苗的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抗应激药物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600-800只为宜。如果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1-2次后再放开养殖。

五、饵料的投喂

配合饲料应使用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生产的正规饲料,所用饲料应符合GB13078的标准。根据河蟹的生长特点,早期投喂的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投喂量控制在体重的1-2%左右。投喂时要按照四定原则,最好投放在池塘水草的通道中或水-岸交接处。经常检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饲料投喂数量。

六、河蟹的病害防治

河蟹疾病的防治,需要在“防重于治”的指导方针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的管理技术。

1、纤毛虫的防治:采用硫酸锌制剂进行全池泼洒。

2、水体消毒:每月定期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一次水体消毒。防止病害的发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