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王章强、王章甫俩兄弟又一次争了起来。
“我说,趁这段时间,咱们先去买烘干机。等菌子下来了,咱们就可以用了。”王章强说。
“那这笔500公斤干菌的四川订单咋办?不先去预收一下,给菌农打个招呼,到时候能交得了货吗?”王章甫不忿道。
王氏兄弟是当地出了名的致富能手,从木耳到香菇、从花菇到羊肚菌,王章强、王章甫靠种植食用菌发了财,买了房、置办了小汽车。目前,兄弟二人的羊肚菌大棚仅在谭家河乡尚河村柏树塆组就有20余亩。他们还带动了周边邻村和湖北省种植农户30余户,共种植羊肚菌120余亩。
种植户王章强正在菌棚里检查羊肚菌生长情况。
当初为啥要种植羊肚菌?“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价值也高。目前,国内的干菌价格基本上达到四五百块一市斤。”王章强说。
对于市场销路,王章甫说:“羊肚菌的市场供不应求!基本上都用于养生和餐饮等行业。随着市场放开,很多收购商都做起了出口贸易,他们特地从大城市赶来我们村收购干菌,再远销到德国、日本等地。你看这个四川的客户,3月初就在微信上预定了。”
羊肚菌长势正旺。
作为食用菌种植“先行者”,王章强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接触这个行业。他远赴四川学习羊肚菌栽培技术。经过努力,王章强摸索出了适合本地的种植规律和技术,将鲜菌亩产量从两三百斤提升到了到七八百斤。
在谭家河乡尚河村党支部书记周治波眼里,王章强是个“技术型”。他说:“尚河村有着香菇、木耳的种植传统,在王章强和王章甫的带动下,已经有几十户村民开始从事羊肚菌的种植。今后,趁着他们的娴熟经验,我们要在全村大面积的推广,带动更多群众从食用菌种植,获得经济效益。”
在规模化的遮阳棚里,羊肚菌正在茁壮成长。
对于土地的利用,王章甫是颇有心得。他说:“羊肚菌的生产周期正好是冬闲时节,十一二月整地播种,3月就能进行采收,采摘结束后还能插秧播种,完全可以实现‘一地两用’。”
信阳市浉河区是“信阳毛尖”绿茶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还是特色食用菌产业的延伸地。该区依托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农科院科技人才和研发成果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其中,浉河区的椴木和袋料栽培技术被30多个省、市推广,建立省内外栽培基地30多个。该区多个知名特色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已经成为引领食用菌产业的中坚力量和技术营销平台。
村民们的羊肚菌干货即将上市出售
远眺山间,看着阴雨天的云雾翻腾,王章强憧憬未来:“下一步,我再买三组烘干机、组建冻库。我还准备去全国各地走走,拜访一下别处的‘高手’交流分享经验,回来后更好地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争了半天,王章强还是服了软。他开上越野车,开始到农户家预收干菌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