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养猪热情高涨,实现了村集体收入从零到30余万元的跨越式积累,实现了带动培养一批养殖能手的造血式帮扶效果”,时任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玉山镇龙蟠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代林介绍说。
瓮安县是贵州传统生猪养殖大县,2019年时出栏生猪60万头,当地俗称“小孩子的学费都是养猪来的”。但是自从2019年非洲猪瘟暴发后,当地生猪业遭受重创。很多养殖户不再养猪,也失去了对养猪的信心。如何通过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成为彼时驻村第一书记王代林的重点工作之一。
20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与贵州黔南州通过科技合作实现东西部协作,积极拓展在黔南州乃至贵州省的科技帮扶渠道。《黔南州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的落地则开启了科技合作助力龙蟠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强信心、起好步、开新局,科技养殖“有想头”
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是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2020年9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科所”)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以下简称“动卫所”)、三都正邦养殖有限公司和瓮安县玉山镇龙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项目组,签订《黔南州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合作协议并获得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科技项目资助。研究适合黔南州的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推广,促进黔南州生猪养殖转型升级。
时任黔南州科技局驻村第一书记的王代林是建立龙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领头人”,他通过合作社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从2020年起,在动科所科技特派员指导下,示范企业在合作社启动一批40头健康猪苗养殖到育肥出栏的技术应用,采购猪苗、饲料及必需养殖物资进行生猪标准化养殖,实现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科技帮扶养猪也显露出实效,项目生猪成活率高达95%,远高于以往当地生猪成活率85%水平;仔猪腹泻率低至4%,低于以往当地15%-20%水平;生猪生长速度加快,体重达到100kg的饲养时间由原来的180-195天缩短至170天左右;仔猪成本更低了,更好养,肥猪出栏更快了,是当地农户的普遍反映。
三都正邦与合作社农户签订合同保障生猪销路,进一步降低农户风险,激发农户养殖创业活力。2021年合作社销售生猪收益10万元,2022年收益达30万元。王代林说。生猪示范项目又通过技术培训的形式培养了20多名养殖能手,通过他们的带动,迅速在全村兴起了养殖热潮。目前全村养猪农户达到200多户,生猪存栏1500多头,全村80%以上农户都发展了养殖业。
“农户不敢养猪,集体经济领头养。非瘟过后,养殖户完全失去了信心。后续再投入养猪,又感觉防非瘟设施成本高而不敢投入,科技帮扶项目为农户树立了技术养猪的标杆,大家看到集体经济赚到了钱,又把养猪积极性带动了起来。”王代林说。
聚合力、强赋能、促发展,联农带农“尝甜头
科技帮扶养猪项目的落地也带动了龙蟠村整个村种养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养殖产生的粪污,项目组提供了整套废弃物处理规程,带动农户发展种养循环经济,合作社也建立了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发动农户在基地种植烤烟、辣椒、油菜等经济作物,进一步增加了村中劳动力就业空间。
截止2022年底,龙蟠村股合作社发展种植业有马铃薯20亩,辣椒50亩。养殖业有能繁母猪30头,预计6月份开始陆续产仔。建有蔬菜集中育苗大棚5亩,利用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用于购买门面和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量化入股正在稳定收益,2.4亩烤烟房即将投入使用,覆盖全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施工,涉及灌溉渠长19324米,机耕道长2664米。引领带动全村落实种植业6581亩,其中稻油轮作项目1500多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374亩,玉米种植1940亩,水稻种植1840亩;养殖业现有养牛户75户,养鸡160户,养猪户211户。龙蟠村成功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集体经济推动了科技帮扶项目的落地,科技帮扶推动了养殖业的壮大,养殖业的发展助力了种植业的壮大,为全村农业农民发展寻找到了一条路径,最终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王代林总结说,2022年,龙蟠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14700元,相较于王代林驻村前的6000多元的村人均年收入已不止翻番。
克难关、广覆盖、结硕果,振兴致富“有盼头”
2020年10月,项目组派出特派员动科所高开国博士进行黔南州养猪项目科技帮扶。
“传统散养养猪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形势,必须向标准式、规范式养猪转型。只有规范的养猪技术才会带动农户养殖信心。”高开国多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推动母仔猪健康管理、春冬季疾病预防,指导进猪前栏舍防寒保暖工作及对养殖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防控、猪只保健、治疗等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合作社养殖小区的养殖人员的生猪饲养管理技能,为生猪养殖提供重要基础。
针对散养户生物安全难题,高开国带队技术人员前往龙蟠村养殖场进行指导栏舍的清洗消毒及场内外非瘟病毒采样检监测,确保复产猪场非瘟阴性。并组织农户进行包括栏舍、生物安全与隔离、洗消、粪污处理等一揽子设施升级。
不仅如此,科技特派员时刻关心合作社养殖情况,在2022年2月猪价相对高峰期,高开国打电话提前知会卖猪。村委会紧急开会决策,在高价时提前卖猪,规避了猪价下行期,避免了大范围亏损。而在2022年5月猪价相对转暖时,项目组再适时组织投放猪苗,保持了项目的持续盈利。
为了推广养殖技术,高开国和王代林多次一起在村中寻找养猪能手作为示范户。对此,王代林认为,养猪是最直接的致富手段。而作为黔南州科技局驻村干部,实施科技帮扶项目,就是要通过科技特派员和村委先锋带头的新模式,让农民相信,在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时代,科技养猪依然可以让农民赚钱。
“正是因为有驻点干部,才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形成。从无到有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科技帮扶项目产生了相互催化的复利效果。”动科所党委书记孙建新认为,“研发+公司+合作社(小区养殖)+科技特派员”对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畜牧产业技术交流、聚力推动黔南州现代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续动科所会以融合式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形成可复制的示范模式,在黔南州甚至贵州省推广。
动科所和龙蟠村交流科技帮扶项目实施情况
黔南州科学技术局带领孙建新书记一行人考察生猪健康养殖项目推进情况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高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