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三原,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全县广大农村,一家家院落换新颜,一项项产业搞起来,一张张笑脸收不拢,一句句话语感党恩,面对贫穷,贫困群众不屈服不退缩,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凭借勤劳的双手,演绎着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脱贫精神,见证着“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变。

赵兴民:身残志坚撑起苗木种植致富梦

走进三原县柴家窑村苗木种植基地,一排排苗木长势喜人,一位手残疾,干起活来却毫不逊色的中年人,他就是赵兴民。2013年,一场车祸让赵兴民失去了左手,加之父母年老多病和一双儿女需要照顾,日子过得艰难。

2014年,赵兴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相继为其家庭落实教育扶贫、低保政策和公益性岗位,全家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政府对我这么关心,帮扶干部把我当亲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要靠自己的勤劳致富,不给村上拖后腿。”赵兴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边种地,一边在本村苗圃务工,从简单技术学起,一年下来就学到了作务技术,增加了家庭收入,但他并没有忘记心中的梦想。

2017年,三原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他看到苗木种植的前景,当年就申请产业扶贫资金15000元,在自己地里种植苗木,他坚持向村里技术人员请教,让孩子帮忙上网学习咨询,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兴民现在的苗木种植已初具规模,成为家庭主导产业,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2019年,女儿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儿子也考入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一家人的日子蒸蒸日上。

说起赵兴民的故事,“他就是柴家窑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每当进入贫困户的家里走访时,我们就拿赵兴民的事给他们讲……”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卫自豪地说。

刁鹏:由身无一技到养殖“双料高手”

“想想自己的过去,看看现在的光景,简直就是翻天覆地。”谈起这些年的变化,三原县五联村贫困户刁鹏总是这样脱口而出。

2014年,鉴于刁鹏与奶奶相依为命,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稳定收入,家中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被村上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别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也有手有脚能劳动,难道要这样过一辈子?”刁鹏说。在帮扶干部的宣传引导下,他把目光投向发展养殖业,当年为其申请产业扶贫资金养殖奶山羊,虽然只有3只,但他悉心照料期待收获,由于缺少经验,产奶量不是很高。就在他一度想要放弃的时候,2015年,帮扶干部又带着技术和资金给他加油鼓劲,养羊10只,邀请技术人员上门培训,手把手教他如何做好疫病防控、如何饲喂、如何提高产奶量,在帮扶干部的感召下,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养殖技术,为了照顾小奶羊,他起五更,爬半夜,观察小羊的健康状况,终于掌握了奶山羊的适应期、产奶期、提高单产等养殖技术。

2016年刁鹏稳定脱贫后,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多,圈舍紧缺,他盘算着扩建棚舍,扩大规模,流转10余亩扩大养殖场地,新建圈舍300平方米。场地有了、养殖技术也掌握了,刁鹏又有了新的目标——肉牛养殖。2019年他利用手中资金购买了8头秦川牛,通过追肥育肥,年底净收入3万元。肉牛养殖的利润使他尝到了甜头,新生的小牛犊他全部留下,为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他又申请政府15000元的扶持资金,养羊规模发展到42只,肉牛存栏16头,日均鲜奶产量达60多公斤,每天产生300多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全村甚至全镇养羊和养牛“双料养殖高手”。如今,42岁的刁鹏,每天看着养殖场里恣意撒欢吃草的羊和肥壮的肉牛,不禁泛起了泪光,“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干部,让我改变了穷困面貌,让我的孩子能安心上学,让我能和别人一样过上好日子”。

惠社教:温室大棚“种”出脱贫好日子

“受疫情影响大棚黄瓜滞销,帮扶干部一直帮我网上销售,一下子卖了一万多元,一点也没损失。”三原县荆中村贫困户惠社教谈起帮扶干部张五四便一阵感慨。来到惠社教的温室大棚,满眼翠色欲滴,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现象,丰收的喜悦挂满惠社教的脸庞。

今年55岁的惠社教是三原县大程镇荆中村村民,家中老父亲卧病在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靠妻子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拮据。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说可以享受国家帮扶的好政策,可惠社教却想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2016年,在帮扶干部张五四的帮扶和鼓舞下,将家里的旧大棚重新修缮,又新建了一座温室大棚。2017年底,惠社教种植的2个温室大棚黄瓜大丰收,净收入3万元,种植6亩多玉米和小麦,收入7000多元,成功摘下“贫困帽子”。2018年,村上为惠社教申报了公益性岗位,并在村上担任保洁员,收入更加稳定。2019年,妻子李朝英在镇村干部帮助下,也成了村里的保洁员,两个女儿也毕业找到了工作,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脱贫后的惠社教不仅兜里有了余钱,还重拾了过日子的“精气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中,为100户村民入户喷洒消毒液。看着惠社教的改变,不禁让人欣慰,这是脱贫攻坚抚慰民心所带来的暖意。如今,惠社教还要发展花椒种植,凭借自己努力走出一条奋斗之路。

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歇,奋斗的印记清晰可见。在三原,像这样的脱贫事例还很多,广大贫困群众在党的政策引领下,自强不息,感恩奋进,以实际行动见证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咸阳日报 索卫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