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阳区围绕“阳光城阳”的建设理念,以“阳光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把政务公开作为“打造阳光政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通过建立和推进阳光决策、阳光发布、阳光热线、阳光审批、“标准化+”、“互联网+政务公开”等创新性、制度性措施,基本实现行政权力全过程、政务服务全流程公开,探索形成了具有阳光特色和改革属性的城阳政务公开工作模式。城阳区连续三年在全省137个县(市、区)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位列前十,政务公开典型阳光举措被中国政府网、“人民视频”平台宣传推广。

一、主要做法

(一)推行“阳光决策”,实现公共决策全过程公开

在公共政策制定阶段:建立“阳光征询”制度,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在全国率先设立100万元的“改革创新建议”奖,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改革创新意见建议,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0余条,经过专家团队评审后纳入决策范围,形成了常态征询、专家评审、纳入决策的“公开征询”闭环机制;对起草出台的决策草案,通过公开答辩会、政府常务会议等“开门决策”方式,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与,共同对决策草案进行充分论证。在公共政策实施阶段:建立“阳光质询”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青岛市各区(市)率先组织开展重大战略公开质询会议,今年以来,已先后开展“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抢占青少年足球高地”等五大领域公开质询会议,邀请社会各界代表600余人参加,对公共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公开质询和讨论;同时,广泛开展“阳光政务开放”系列活动,组织各界代表督导检查,推动各项决策落实到群众身边。在公共政策完成阶段:建立“阳光评议”制度,广泛接受社会考核。组织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等述职活动,采用第三方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将评议结果纳入新一轮决策参考。

基层经验优势_优质基层行工作经验_基层经验丰富怎么写

(二)实施“阳光发布”,全方位公开各领域重点工作

统筹广电、新媒体、第三方平台等媒体渠道,建立“阳光发布”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和各部门负责人带头发挥“第一解读人”职责,采取新闻发布会、网络发布会、媒体沟通会等形式,围绕城市建设、发展环境、惠企政策、民生措施等重点领域,面向全国进行发布推介,全方位公开城阳区重大事项和最新政策。今年以来,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采取网络发布、线上直播、云推介等形式,先后开展8场大型发布会。其中,组织开展的重大项目阳光发布会,打破传统项目招投标模式,集中向社会公开发布重大建设项目信息,赋予企业和居民最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开展的人才政策阳光发布会,吸引100余所高校毕业生参加,线上观看人数达到52万,通过政策解读、在线招聘、答疑互动,1100余名学子与城阳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基层经验优势_优质基层行工作经验_基层经验丰富怎么写

(三)优化“阳光热线”,打造政民互动全链条机制

以打造“民声服务”品牌为目标,将全区16条咨询热线整合为统一的“阳光热线”平台,实现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做到“一号对外”,为市民提供365天不间断、24小时不打烊电话咨询服务。定期开展网络在线问政、部门“一把手”电话接听等互动活动,搭建“电话、网信、舆情、广播、电视”等“五位一体”的政民互动平台。创新实施“群众吹哨、部门报到”诉求热点现场互动机制,让市民切身感受“百姓有呼声、政府在行动”的工作实效。建立“民声发布”制度,每月在电视台2次集中发布市民投诉热点办理情况,接受市民监督,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多渠道互动、大数据分析、纳入决策、监督落实等政民互动全链条机制。目前,已播出“民声发布”86期,发布群众诉求事项610个。

基层经验丰富怎么写_基层经验优势_优质基层行工作经验

(四)推进“阳光审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通过公开办事指南、设立帮办代办、优化办事流程、市民评价服务等改革措施,开展“不用找人、一次办好”流程再造,让审批服务在阳光下运行。今年以来,将原来分散的11处办事场所,统一整合到区市民中心,积极实施“一门服务、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网通办、一次秒批”五个一工程,全力打造“阳光大厅”。截至目前,522项审批事项只需“进一扇门”,199项事项可“一窗受理”,137项事项只要“一枚印章”,359项划转事项实现“一网通办”,78项依申请政府服务事项“一次秒批”。

基层经验丰富怎么写_优质基层行工作经验_基层经验优势

(五)开展“标准化+”,全面构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

通过承接省级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试点,全面研究梳理政务公开事项目录157项,制定公开规范和流程规范17项,初步形成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依审批公开和办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框架体系。通过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2020-2022),全面梳理公共教育、就业创业、医疗保险等11个领域的公共服务事项,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编制科学适用的标准规范,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标准、质量标准等核心要素,并通过官方网站、爱城阳APP等平台,全面公开各项服务标准和内容,方便企业和群众获取信息。

基层经验丰富怎么写_基层经验优势_优质基层行工作经验

(六)推行“互联网+政务公开”,不断拓展公开渠道和方式

成立城阳区融媒体中心,整合广播、电视、微信、微博、APP等九大传播平台,搭建信息发布、征求意见、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信息公开网络,每年发布政务信息3万余条。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第一平台作用,设立20大类、59个工作专栏,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全部在网上公开,打造优质、规范、便捷的网上政府。将群众关心的政策文件和服务事项,采用视频、动漫、图文等方式进行解读,制作了《一枚印章的故事》《餐饮业防疫指南》等政策解读视频50余个,在各类新闻媒体、服务大厅等人群密集场所循环播放80余万次,实现企业和群众“想找的信息都能找的到,找到的信息都能看的懂”。

基层经验丰富怎么写_优质基层行工作经验_基层经验优势

二、经验启示

(一)理顺体制机制,是做好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保障

政务公开涉及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服务延伸到哪里,信息就应当公开到哪里。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全面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政务公开作为重点任务纳入综合考核。

城阳区成立以常务副区长任组长,涵盖所有部门和街道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公开,先后制定出台《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政府信息公开评估考核方案》《关于实现“开门决策”制度化的若干措施》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建立完善了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机制、政策文件解读发布机制、依申请公开会商机制等系统完备、易于落实、运转有效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政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公开、社区居务公开全面开花,让一切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持“需求导向、公众参与”,是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方向

公开是手段,服务是目的。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是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要求我们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和领域,都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满足群众对政务服务公开、公正、透明的要求,努力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应阳光、尽阳光”。

城阳区在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出台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形成了“需求调查、社会参与、动态调整”的政务公开工作参与流程。首先,通过行业恳谈会、群众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市民咨询热点等方式,充分了解企业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关心关切。然后,围绕群众关注重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权责清单”,梳理形成“政务公开事项目录清单”等制度性文件,邀请行业专家和群众代表参与论证。草案形成后,通过政务公开栏、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三)突出标准化规范化引领,是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整体水平的有效抓手

在基层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务公开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的问题,甚至出现“公开的信息公众不需要,公众需要的信息不公开”的现象。这种缺乏实效的政务公开方式,不仅浪费行政资源、走向形式主义,反过来也加剧了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的困扰。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抓手。

城阳区通过承办“省级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任务,联合标准化专业机构全程参与,依法依规对公开事项逐项进行梳理研究,先后制定公开规范和流程规范标准17项,全面梳理政务公开事项目录157项,初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便于落实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既校正了基层政务公开“随意化”倾向,也实现了以试点促全面公开、促规范公开、促标准细化、促政务服务整体提升的效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