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农业局产业办公室负责人赵文洋谈扶贫
“我在基地务工三年多了,每月大概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白及种植基地’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既让我不出家门实现了就业,还帮助我家实现了脱贫,从内心感激基地……”正在田间除草的谢村镇下溢水村村民付红侠高兴地说。
仲夏时节,走进陕西洋县、朱鹮故里芸生白及种植基地,正在盛开一望无际的白芨花摇曳在微风中,村民们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除草、育苗……一派繁忙的夏日劳作景象映入眼帘。
如今,特色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洋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在小小的中草药上谋划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忙着管护白芨
小白芨大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62岁的韦西刚,家住在蓝田县普化镇石韦村,是一位聋哑人,因残疾和年事已高不好找工作,洋县芸生白及种植基地得知他的情况后,安排他在基地务工,为其解决吃饭和住宿等生活困难,并每月补助500元的生活费。
韦西刚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但吃苦耐劳、腿勤手快,深受大伙的尊敬。
“我家有八口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照顾一岁多的孙子,‘基地’可是帮了我大忙。”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增加收入,这活适合我干。”下溢水村民熊近如说,“现在每月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我今年64岁,家有六口人,以前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每年收入不到一万元,日子过得很艰难。白芨基地入驻以来,为我创造了脱贫的机会。通过在基地打工,一年收入两万多元,并且能拿500——600元的土地流转金,我相信只要我们勤劳能干,日子一定越过越好。”说起自己小康梦,白进才充满期待。
“这里原来荒地面积高达80%,2015年初,我们作为汉中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通过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产白芨示范种植地,把‘荒地变绿洲、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百姓富起来。”基地负责人霍涌涛介绍。
白芨示范种植地负责人霍涌涛介绍基地相关情况
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百姓富起来
霍涌涛说,陕西洋县白及种植示范基地自2015年先后在洋县谢村镇下溢水村流转土地800余亩荒滩地,建设“白及繁育示范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园区和深加工。”总投资6000万元,到2020年将全部建成。
“好山好水长出好药,洋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造就了好品质的中药材,也吸引了众多和中药材种植企业来此投资兴业,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为农民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霍涌涛介绍,中药材产业不但带动了种植业,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发家致富路。
2015年初,一个偶然间的机会,霍涌涛得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出国家二级濒危药材——白芨一体化繁殖技术,可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他便把眼光投放到这一技术的实践领域。
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看好白芨种植的市场前景,但霍涌涛却义无反顾,希望能通过珍稀濒危中药材繁育以及栽培为主,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让农业科技成果真正的惠及百姓,真正实现农民富、农业强、乡村兴。
村民正在田间忙碌
没有等来的辉煌 只有拼来的精彩
几年来,霍涌涛放弃了优越舒适的城市生活,顶风雪、冒严寒、斗酷暑,始终坚守在基地,风餐露宿,克服了常人难以想想的困难。
面对经费拮据、家人的不理解、朋友的不支持、母亲的离世……虽然举步维艰,但他始终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始终坚守一种执著的信念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精彩”。
因缺少启动资金,霍涌涛向亲戚朋友借了1500万元,卖了西安的房子,用别墅作为抵押,在朋友、亲戚的不理解、疑惑甚至泼冷水的举动中,开启了他自己心中充满希望而艰辛的创业之路。
霍涌涛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要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了,让百姓脱贫了,就是他最大的欣慰。相信我们用“工匠精神”做出的产品,一定会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和热爱,种好药,做好人”。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经过不懈地努力和深入研究,基地成功破解了白芨育苗世界难题之最,直播育苗技术国内领先,一步步让梦想照亮现实。在2016年,第十八届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上,该白及快速繁育体系荣获金奖,同时,荣获陕西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发明银奖。
“虽然中草药种植投资大、收益慢,但后期的收益大,而且这种产业是一种纯绿色无污染的朝阳产业。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农民的小康生活,会越来越近。”霍涌涛充满信心地说。
聋哑人韦西刚的工友介绍其吃苦耐劳、腿勤手快,深受大伙的点赞(右一)
让荒滩变“金”滩 白芨成百姓致富“摇钱树”
该地没有入驻之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河滩地。虽然也有少数农户在这儿开垦种植了一些油菜和水稻等农作物,但产量较低、产值较少,农民依然处于贫困的边缘,农村富余劳动力又没有用武之地。
基地入驻后,投巨资对河滩地进行平整、修复,使其成为了优质白芨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把工厂开到了农民家门口,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共带动160多户农户参与分红,分红收益1000元/年,每年递增30元。
同时,已有多户贫困户在基地就业,每户每年的收入也超过数万元,圆了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就业的脱贫致富梦。
“白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止血、治胃病的良药,还具有美白祛斑修复的功效。花可以制成茶叶。块茎可以深加工做面膜,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是天然的绿色美白护肤产品。”霍涌涛说,“我们不用化肥和农药,全部是人工除草,确保了白芨原料的品质”。
2018年7月,该基地投资了500万白芨多糖提取加工厂,利用现代植物菁华萃取技术,将白芨的核心成分多糖提取出来,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生产,为白芨下一步深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仅此一项,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种植白芨的销路问题,而且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100余位,让农民成为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搭建了舞台,带动了当地产业布局的调整。
目前,以多糖为核心成分出品的白芨面膜已经面世,该产品融美白、修复功能,祛斑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山绿水清人更美变成现实,活性的植物精华与现代生物科技的完美糅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个个小白芨,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种植业、加工业、农村物流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拉动乡村旅游、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让荒滩变“金”滩,洋县白芨种植基地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