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培养袋的制作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灭菌;所述培养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棉籽壳60-65份,杂木屑15-20份,豆粉1-3份,麸皮15-17份,糖1-3份,石膏1-3份,石灰1-3份;步骤2:接种与发菌;步骤3:转色管理;步骤4:育蕾管理;步骤5:蹲菇;步骤6:花菇培育;步骤7:花菇采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花菇的种植方法中,花菇吃料块、菌丝粗壮、抗逆性强、成品率达59%以上,同时显蕾早、出菇快、菇肉嫩、香味浓、朵形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花菇是菌中之星,花菇的顶面呈现淡黑色,菇纹开暴花,白色,菇底呈淡黄色。花菇因顶面有花纹而得名。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肉厚、细嫩、鲜美,食之有爽口感。花菇是现代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秀,它是香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自然条件,人为改变香菇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菌盖形成褐白相间的花纹,因而形成花菇。
[0003]现有的花菇种植方法随意性较强,产量低,所得花菇品质较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量高、所得花菇品质高的花菇的种植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培养袋的制作;
[0007]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灭菌;所述培养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棉籽壳60-65份,杂木屑15-20份,豆粉1-3份,麸皮15-17份,糖1-3份,石膏1-3份,石灰1-3份;
[0008]步骤2:接种与发菌;
[0009]将培养袋转入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发菌室发菌;所述发菌条件控制为:调节发菌室室温为22-26°C,培养料的温度为25-28°C,保持发菌室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 60% -70% ;
[0010]步骤3:转色管理;
[0011]发菌室环境控制为:室温控制在20_24°C ;空气相对湿度80% -90% ;菌丝块内含水量50% -55%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培养袋进菇棚转色出菇;
[0012]步骤4:育蕾管理;
[0013]幼菇生长初期5-7d内,保持菇棚内温度8_16°C,空气相对湿度80% -90% ;
[0014]步骤5:蹲菇;
[0015]当菇蕾长到1cm时,使菇棚温度保持在8-10°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 -70%,培养4-7d,进行蹲菇,使菇蕾缓慢生长,形成菇柄短、菌盖圆、结实的壮蕾;
[0016]步骤6:花菇培育;
[0017]保持菇棚内温度在8_16°C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 -70% ;花菇生长期内光照强度控制为:1800-2000LX ;
[0018]步骤7:花菇采收。
[0019]优选的,上述花菇的种植方法中,所述步骤I中的灭菌具体为: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后立即装入高压灭菌灶内灭菌,袋内灶内堆放要平稳,上下对直叠放,并留一定的通气通道,当灶内温度达100度时维持16-20小时。
[0020]优选的,上述花菇的种植方法中,所述步骤I中的培养袋为宽25cm、厚0.035cm,长55cm的聚乙烯筒袋。
[0021]优选的,上述花菇的种植方法中,所述培养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棉籽壳62份,杂木屑18份,豆粉2份,麸皮15份,糖I份,石膏I份,石灰I份。
[0022]优选的,上述花菇的种植方法中,所述步骤2还包括:发菌期间进行4次刺孔增氧,第一次在菌丝吃料8-10cm时进行,在菌丝蔓延末端2cm内,每个接种孔刺4个孔,孔深Icm ;第二次在菌丝圈相连时进行,每个接种孔刺8-10个孔;第三次在菌棒发白时进行,在菌丝发透的部位均匀刺20-40个孔;第四次在菌棒上架前7d、气温20°C左右时进行,每个菌棒全面刺80个孔左右,孔深1.3-1.5cm,光照:光照强度控制为100LX以下。
[0023]优选的,上述花菇的种植方法中,所述步骤3具体为:发菌室环境控制为:室温控制在20-24°C ;空气相对湿度80% -90% ;菌丝块内含水量50% -55% ;当培养袋菌丝发满袋后继续培养,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培养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菇棚转色出菇。
[0024]优选的,上述花菇的种植方法中,所述步骤7中的采收标准为:菇盖成铜锣状、边缘内卷时采收。
[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花菇的种植方法中,花菇吃料块、菌丝粗壮、抗逆性强、成品率达59%以上,同时显蕾早、出菇快、菇肉嫩、香味浓、朵形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0027]本发明提供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8]1、栽培季节
[0029]花菇菌株多属中晚熟型菌丝要经5-7个月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其制袋发菌适宜温度20-25度,出菇适宜温度8-18度。在我市气候条件下,培育花菇接种期安排在8月下下旬,2月-5月均可。
[0030]2、品种选择
[0031]选用适合当地生产、优质、抗病、高产、花菇率高的品种,如L939、L135、泌花2号坐寸ο
[0032]3、培养料的制作
[0033]3.1、培养料配方
[0034]配方(重量份):棉籽壳62份,杂木屑18份,豆粉2份,麸皮15份,糖I份,石膏I份,石灰I份;或棉籽壳60份,杂木屑15份,豆粉I份,麸皮15份,糖I份,石膏I份,石灰I份;或棉籽壳65份,杂木屑20份,豆粉3份,麸皮17份,糖3份,石膏3份,石灰3份;
[0035]3.2、装袋,灭菌
[0036]可选用宽25cm、厚0.035cm,长55cm的高密低压聚乙烯筒袋做培养袋。培养料搅拌均匀后立即装袋,要求从开始配料到装袋解释尽量在6个小时内完成。袋装的松紧要适当,一手指压稍有顶手感为宜。装好后用线扎口在折转扎一次,防止漏气。袋装过程要细心,不要刺破料袋。
[0037]袋装完后立即装入高压灭菌灶内灭菌,袋内灶内堆放要平稳,上下对直叠放,并留一定的通气通道。当灶内温度达100度时维持16-20小时。注意严防干锅,要勤加温水。灭菌完毕,当温度降至6-70度时趁热出锅,将灭过菌的袋搬入接种室冷却。
[0038]3.3、接种与发菌
[0039]3.3.1、接种
[0040]待料袋内的温度下降到28度以下时,转入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前,接种室用5%的来苏儿溶液或用甲醛溶液(2ml每平方)熏蒸消毒;接种人员的手用清水洗净后再用75%的酒精擦拭,工作服、接种器具都要经过消毒,料袋接种部位表面用75 %的酒精擦拭,工作月艮、接种器具都要经过消毒,料袋接种部位表面用75%酒精擦拭。每袋单面接种3-4穴,穴深1-1.5,要求菌中填满孔穴并略高出料面2-3mm,接种后马上用脚步封好穴口。
[0041]3.3.2、发菌
[0042]3.3.2.1、菌袋堆放
[0043]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发菌室发菌,堆放方式因气温和发菌情况而定。低温季节,室温低于20度时,为提供堆温,菌袋可呈顺码式排放,堆高1-1.5m,排与排间留人行通道,也利于空气流通。气温高、室温达25度以上时,可改为“井”字堆或“三角堆”,每堆4-6层。
[0044]3.3.2.2、发菌条件控制
[0045]温度:调节室温在22_26°C,料温不超过28°C。尽量做到恒温养菌,一般温差不宜超过3-5°C。发菌期间一般每隔7-10d翻堆一次,防止“烧菌”。湿度:保持室内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通风: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发菌期间一般进行4次刺孔增氧,第一次在菌丝吃料8-10cm时进行,在菌丝蔓延末端2cm内,每个接种孔刺4个孔,孔深1cm ;第二次在菌丝圈相连时进行,每个接种孔刺8-10个孔;第三次在菌棒发白时进行,在菌丝发透的部位均匀刺20-40个孔;第四次在菌棒上架前7d、气温20°C左右时进行,每个菌棒全面刺80个孔左右,孔深1.3-1.5cm。光照:发菌期间室内黑暗,不要光线为最佳,光照强度在100LX以下。
[0046]3.4、转色管理
[0047]菌丝发满袋后继续培养,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完成转色的大约需10-15d。
[0048]转色的最适条件是,室温控制在20_24°C ;空气相对湿度80% -90% ;菌丝块内含水量50% -55% ;适当通风;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
[0049]3.5、越夏管理
[0050]春季栽培香菇,为更好地培育花菇,要经过越夏管理。采用室内越夏和室外遮阴越夏均可。越夏要在遮阴、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室温控制在33°C以下,空气相对湿度70% -80%,不能过多翻动菌袋。后期菌袋出现吐黄水时,要及时刺孔,放出黄水,但刺孔时不要刺伤原基。
[0051]3.6、育蕾管理
[0052]3.6.1、催蕾
[0053]3.6.1.1、催蕾条件:菇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C,夜间8-10°C,造成有10°C以上的昼夜温差;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氧气;需散射光照;空气相对湿度80% -90%,培养料内有充足的水分,以含水量50% -55%为宜。
[0054]3.6.1.2、催蕾方法:常用的催蕾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震动,对于含水量适宜的菌袋,可采用此法,将两个菌袋拿起用力碰几下,经4-7d,便可发生菇蕾;二是补水,对于含水量不足的菌袋,可采用注水或浸水的方法,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0% -55%,形成干湿差,刺激菇蕾形成;三是温差刺激,通过揭盖覆盖物、通风等手段,使昼夜温差达到10°C以上,连续4-5d便会有大量菇蕾发生;四是软化菌皮,对于转色较深或翻动次数过多,形成硬、厚菌皮的菌袋,可通过增加菇棚内湿度和提高温度,软化菌皮。湿度达95%、堆温不超过25°C,连续重复4-6d,待大部分菌袋出现菇蕾后,上架进行正常管理。
[0055]3.6.2、护蕾和疏蕾
[0056]催蕾3d后,当菇蕾直径达0.5-lcm、微微将菌袋顶起时,要沿菇蕾柄的周围用刀片将袋膜割一“人”字形孔,让菇蕾自由从割口长出,割袋时不可伤及菇蕾和菌丝,现一朵扩一朵。菇蕾过多过密时应进行疏蕾,每袋留6-8个菇形好、距离均匀、大小一致的菇蕾。并适当通风、透光,但应避免大风。
[0057]3.6.3、育蕾
[0058]幼菇生长初期5-7d内,不可掀起菇棚的薄膜,以免大风和阳光直射,需通风时,可选晴朗无风的天气,酌情掀膜。保持菇棚内温度8-16°C,空气相对湿度80% -90%,一定的散射光和新鲜空气。
[0059]3.6.4、蹲菇
[0060]当菇蕾长到Icm时,使棚温保持在8-10°C,空气相对湿度65% _70%,培养4_7d,进行蹲菇,使菇蕾缓慢生长,形成菇柄短、菌盖圆、结实的壮蕾。
[0061]3.7花燕培育
[0062]3.7.1温度控制
[0063]保持菇棚内温度在8_16°C,同时应有10°C以上的昼夜温差。菇棚内温度超过20°C时,白天应遮阴;低于8°C,可将遮阴物拉开。如温度达不到要求可进行辅助加温。
[0064]3.7.2湿度控制
[006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可通过揭盖棚膜来调节湿度。如遇雨天、雾天,应盖严薄膜,天晴后揭膜通风。
[0066]3.7.3通风调节
[0067]育菇期间有1-2级的微风,利于花菇形成,要充分利用。菇蕾长至2cm后对环境的适应与抵抗力增强,晴天把菇棚四周的薄膜全部揭起加大通风,促使花菇形成,直到采收结束,均在白天揭膜,夜晚盖膜。
[0068]3.7.4光照调节
[0069]花菇生长期内光照强度2000LX可有效增加花菇白度,提高花菇等级。阳光辐射不强时,可把菇棚薄膜全部揭掉,让阳光直照。
[0070]3.7.5间歇养菌与补水
[0071]每采收一潮菇后要间歇养菌,使采过菇的穴里又长满白色菌丝,积累养分,以利下潮菇。具体方法:遮阳、不翻动菌袋,温度提高到24-26°C,相对湿度保持在75% -85%,养菌7-10天。养好菌的菌袋应及时补水后再催菇,补水后使菌袋含水量在50% -55%为宜,含水量在65%以上时很难形成花燕。
[0072]3.8 采收
[0073]花菇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而定。出口鲜菇的采收标准是,菌膜似开非开,大约5-6分熟时,就应米收,米收后及时进入冷藏库冷藏;干燕米收较晚,一般在7-8分熟,?盖成铜锣状、边缘内卷时采收,采收过晚,易形成开伞的薄花菇,品质等级下降。
[0074]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花菇的种植方法中,花菇吃料块、菌丝粗壮、抗逆性强、成品率达59%以上,同时显蕾早、出菇快、菇肉嫩、香味浓、朵形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花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培养袋的制作; 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灭菌;所述培养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棉籽壳60-65份,杂木屑15-20份,豆粉1-3份,麸皮15-17份,糖1_3份,石膏1_3份,石灰1_3份;步骤2:接种与发菌; 将培养袋转入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发菌室发菌;所述发菌条件控制为:调节发菌室室温为22-26°C,培养料的温度为25-28°C,保持发菌室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 -70% ; 步骤3:转色管理; 发菌室环境控制为:室温控制在20-24°C ;空气相对湿度80% -90% ;菌丝块内含水量50% -55%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培养袋进菇棚转色出菇; 步骤4:育蕾管理; 幼菇生长初期5-7d内,保持菇棚内温度8-16°C,空气相对湿度80% -90% ; 步骤5:蹲菇; 当菇蕾长到Icm时,使菇棚温度保持在8-10°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 -70%,培养4-7d,进行蹲菇,使菇蕾缓慢生长,形成菇柄短、菌盖圆、结实的壮蕾; 步骤6:花菇培育 保持菇棚内温度在8-16°C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 -70% ;花菇生长期内光照强度控制为:1800-2000LX ; 步骤7:花菇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花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灭菌具体为:将培养料装入培养袋后立即装入高压灭菌灶内灭菌,袋内灶内堆放要平稳,上下对直叠放,并留一定的通气通道,当灶内温度达100度时维持16-20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花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培养袋为宽25cm、厚0.035cm,长55cm的聚乙烯筒袋。
4.根据权利要求1花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棉籽壳62份,杂木屑18份,豆粉2份,麸皮15份,糖I份,石膏I份,石灰I份。
5.根据权利要求1花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还包括:发菌期间进行4次刺孔增氧,第一次在菌丝吃料8-10cm时进行,在菌丝蔓延末端2cm内,每个接种孔刺4个孔,孔深Icm ;第二次在菌丝圈相连时进行,每个接种孔刺8-10个孔;第三次在菌棒发白时进行,在菌丝发透的部位均匀刺20-40个孔;第四次在菌棒上架前7d、气温20°C左右时进行,每个菌棒全面刺80个孔左右,孔深1.3-1.5cm,光照:光照强度控制为100LX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花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发菌室环境控制为:室温控制在20-24°C ;空气相对湿度80% -90% ;菌丝块内含水量50% -55% ;当培养袋菌丝发满袋后继续培养,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培养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菇棚转色出菇。
7.根据权利要求1花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的采收标准为:燕盖成铜锣状、边缘内卷时采收。
【文档编号】C05G3/00GK104381024SQ201410754231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0日
【发明者】肖国水 申请人:罗源县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