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外地先进养殖技术,促进马尔康市畜牧业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建设紧密结合,加快全市牦牛养殖短期育肥技术标准化和基地建设规范化稳步发展。3月24日至25日,马尔康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组织了畜牧技术骨干和部分养殖户赴小金县考察学习。
“我们这是在重走长征路,取回可以让我们脱贫致富的真经。”虽是阳春三月,小金境内的梦笔山积雪已经深达30公分以上,即使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取经”人员一行依旧热情不减,翻红军走过的梦笔雪山、走长征两河会议遗址,走进小金县新桥乡参观考察当地牦牛养殖。
24日,在小金县畜牧技术人员及当地养殖大户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圣源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牦牛养殖基地,深入基地养殖户调查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关与核心饲养管理技术的详细讲解,并抄录了不少有价值的影像资料和养殖技术文字材料。
“从来没有听说过,两三个月就能见经济效益的牦牛养殖技术。”来自马尔康市松岗镇、大藏乡和沙尔宗乡等6个乡镇30余名养殖户与乡镇干部、兽防员,在学习小金县牦牛短期育肥技术期间,无不啧啧称奇。
据了解,小金县牦牛短期育肥,主要选购牧场散养的4—6岁成年公牛,经过一周左右时间扭转其饮食习惯,然后将粗放的放牧方式改成圈舍精饲喂养。喂食饲料除玉米粉、豆粕等精饲料与添加生长必需的稀缺元素以外,零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激素类添加剂。此外,圈养牦牛每日增重可达800—900克,2—3个月时间便可出栏,净肉率可达到52—53%,相较于普通散养38—43%的净肉率,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幸亏有了这次参观学习,不然我哪能想象得出竟然有这种增收奇迹。我准备回去之后,带动乡亲们也像这样把牦牛短期育肥搞起来。毕竟两三个月的时间,每头牛就可以增收600至800元,这笔账完全划算。”松岗镇兽防员劳让告诉记者,牦牛短期育肥的养殖技术,非常适合松岗镇的生产情况。此外资金回笼快、效益极高的优势,可以让很多贫困农牧民迅速脱贫致富,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25日,马尔康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邀请了牦牛短期育肥养殖大户在卓克基镇贫困村——纳足村举行了现场牦牛养殖技术培训,为养殖户详细讲解了牦牛养殖过程中的细节性问题,整场培训务实接地气,现场问答气氛热烈。